百词典

《燕居》

时间: 2025-07-27 03:48:18

诗句

秋斋膏沐暇,旭日照轩墀。

露重芭蕉叶,香凝橘柚枝。

简书随吏散,宝骑与僧期。

报国得何力,流年已觉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48:18

原文展示:

秋斋膏沐暇,旭日照轩墀。
露重芭蕉叶,香凝橘柚枝。
简书随吏散,宝骑与僧期。
报国得何力,流年已觉衰。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斋房中,我悠闲地沐浴,阳光照耀着我的门前。露水沉重地挂在芭蕉叶上,香气凝聚在橘子和柚子的枝头。简单的书信随官吏而散,华丽的马匹与僧侣相约相见。报效国家我能够做些什么呢,时光流逝,自己已感到衰老。

注释:

  • 膏沐:沐浴,洗澡。这里指的是享受悠闲的生活。
  • 轩墀:轩,指高大的屋檐;墀,指地面或门前。合起来是指房屋的门前。
  • 露重:露水很重,形容早晨露水凝聚。
  • 香凝:香气浓郁,香味聚集。
  • 简书:简单的信件。
  • 宝骑:华丽的马匹。
  • 报国:报效国家,尽忠职守。
  • 流年:指岁月的流逝。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涉及具体的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整首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羊士谔,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较少,主要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或许通过描写个人的闲适生活,反映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

诗歌鉴赏:

《燕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闲适与宁静,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在这种宁静的表象下,诗人却隐含了对国家和自身命运的深思和感慨。开头两句的描写如同一幅秋日的画卷,阳光洒在门前,露水凝聚在植物上,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景象。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现实的反思,简书随官吏而散,华丽的马匹与僧侣约定相见,暗示了诗人与外界的联系与责任。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报国无力的感慨,流年已觉衰,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感伤。整首诗在对比与反思中,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显示了唐代士人对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秋天的宁静,表达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
    • 第二句:描写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舒适的气氛。
    • 第三句:表现诗人与官吏、僧侣的关系,暗示社会交往。
    • 第四句: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力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斋膏沐暇,旭日照轩墀”,展示了整齐的句式美感。
    • 意象:如“露重芭蕉叶”、“香凝橘柚枝”,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个人生活的惬意与对国家责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秋斋:象征着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旭日:代表新的希望与光明。
  • 露重:体现了自然界的细腻与真实。
  • 香凝:表现生活的美好与甜蜜。
  • 流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斋膏沐暇”的意思是:

    • A. 秋天的忙碌
    • B. 秋天的闲适
    • C. 秋天的沉重
  2. “报国得何力,流年已觉衰”的意思是:

    • A. 感到年轻
    • B. 对国家的忧虑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表达了士人的隐逸情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责任的深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华诗词大观》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冬日 登罗浮山 登罗浮山 促促词 春寒病痞痛用古砭法以砖{上尉下火}之忽一夕 出郊怀汪尚中代简 程顺子升斋 城上乌 病中有怀 病中宿白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旅帅 锦开头的成语 洞隐烛微 白雪阳春 止字旁的字 宵田 累重 龠字旁的字 言听计行 邑字旁的字 柳态 公道自在人心 采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隐约其辞 批开头的成语 臭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