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得火龙真人剑法》

时间: 2025-04-24 06:11:16

诗句

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

天地山河从结沫,

星辰日月任停轮。

须知本性绵多劫,空向人间历万春。

昨夜钟离传一语,六天宫殿欲成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11:16

原文展示:

昔年曾遇火龙君,一剑相传伴此身。
天地山河从结沫,星辰日月任停轮。
须知本性绵多劫,空向人间历万春。
昨夜钟离传一语,六天宫殿欲成尘。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年轻时遇见了火龙君,得到了他的剑法,伴随我一生。
天地间的山河像是结成了泡沫,星辰和日月任凭它们停留不动。
要知道本性绵延无尽,经历了那么多劫难,只是空对人间经历了万春。
昨晚钟离传授给我一句话,六天的宫殿也将化为尘埃。

注释:

  • 火龙君:传说中的神秘人物,象征着高深的武学和道理。
  • 一剑相传:指的是剑法的传承,强调武学的传递和个人修行的伴随。
  • 结沫:比喻事物的短暂和虚幻。
  • 须知:应当明白。
  • 本性:指内心的本质。
  • 绵多劫:形容经历了许多磨难。
  • 空向人间:空对人间的经历,意指无所作为。
  • 钟离:指钟离权,传说中的道教神仙,常被认为是传授道理的智者。
  • 六天宫殿:道教中最高天界,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岩,字洞宾,唐代道士,著名的道教诗人。他的诗作多与道教思想相关,语言清新,意象独特。他以自由的个性和对道教的追求而闻名,常常借助诗歌表达内心的感悟与对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

《得火龙真人剑法》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唐代,作者通过描绘火龙君和剑法的传承,表达了对武学和道理的尊重,以及对人生短暂、无常的思考。这首诗可能是吕岩在修行过程中的感悟,体现了他对道教修炼和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修行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火龙君”的形象,象征着高深的武道与哲理,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诗的开头便引入了“火龙君”,设定了一种神秘而又高远的基调,接着用一剑相传,表现了诗人对武道的重视和对人生伴随的深思。

在描绘自然时,诗中提到“天地山河从结沫,星辰日月任停轮”,通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意象,表现了宇宙的宽广与人生命的渺小,暗示着一切都是短暂而虚幻的。同时,反映了诗人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一句“六天宫殿欲成尘”不仅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无,也映射出道教的哲学思想,即一切皆为尘埃,最终归于虚无。整首诗意境深远,结构严谨,既有个人的内心感悟,也有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年曾遇火龙君:回忆过去的经历,强调与神秘人物的相遇。
  2. 一剑相传伴此身:说明得到了剑法,成为了自己一生的伴侣。
  3. 天地山河从结沫:用泡沫比喻自然界的短暂与虚幻。
  4. 星辰日月任停轮:描绘宇宙运行的自由,暗示时间的流逝。
  5. 须知本性绵多劫:强调内心本性是复杂的,经历过许多磨难。
  6. 空向人间历万春:感叹人在世间的经历虽多,但实则空虚。
  7. 昨夜钟离传一语:提到钟离权传授的智慧,具有启迪作用。
  8. 六天宫殿欲成尘:最终反映出一切都将归于虚无的哲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地山河从结沫”,将自然界比作泡沫,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象征:火龙君象征着高深的智慧和武道,钟离则代表了传授智慧的使者。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在探讨人生的短暂与虚无,强调修行和心性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通过对宇宙和自身经历的反思,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道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龙君:象征武道与智慧。
  • 一剑:代表传承与修行。
  • 天地山河:体现自然的伟大与人之渺小。
  • 星辰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无常。
  • 六天宫殿:道教最高天界,象征至高无上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火龙君”指的是谁?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传说中的神秘人物
    C. 一种武器

  2. “天地山河从结沫”比喻了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事物的短暂与虚幻
    C. 人生的丰富

  3. “六天宫殿欲成尘”意在表达什么?
    A. 功名利禄的追求
    B. 一切皆为虚无
    C. 人生的无限可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旅夜书怀》:同样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探讨生命的短暂与及时行乐的哲理。

诗词对比:

  • 《得火龙真人剑法》 vs. 李白《庐山谣》: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但吕岩更侧重于道教的修行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洒脱的个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作,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
  • 《道教文化研究》:对道教的思想和影响有深入探讨的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友人过访 雪夜 题苏子瞻翰墨 题高尚书秋山暮霭图 题赵子固兰蕙卷 再题水村图 三月三日重游虎丘二首 其一 龚子敬同游桃花坞赵中时适至 与龚子敬同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齒字旁的字 块人独处 揭箧探囊 面字旁的字 奔属 心理剧 至字旁的字 泰山若厉 楚开头的成语 革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接三换九 越过 旁征博访 一刹那间 做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