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梦雪》

时间: 2025-04-26 02:49:00

诗句

残杯失春温,破被生夜悄。

开门千山白,俯仰同一照。

虽时出圭角,固自绝瑕窍。

儿童勿惊怪,调汝得一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9:00

原文展示

梦雪
苏轼 〔宋代〕
残杯失春温,破被生夜悄。
开门千山白,俯仰同一照。
虽时出圭角,固自绝瑕窍。
儿童勿惊怪,调汝得一笑。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春天的温暖在残杯中已无踪影,夜晚的安静在破旧的被子中愈加显现。打开门,眼前千山万岭都是白雪,仰望俯视,四周尽是雪的光辉。虽然偶尔能看见雪中闪烁的光点,但它们也自有其瑕疵。小孩儿们不用惊奇,这雪景只是为了调你一笑。

注释

字词注释

  • 残杯:杯中剩余的酒,象征春天的温暖已逝。
  • 破被:破旧的被子,象征夜晚的寂静。
  • 千山白:形容大雪覆盖万山,景象壮丽。
  • 俯仰同一照:无论仰视还是俯视,四周都是雪的光辉。
  • 圭角:古代的一个测量工具,暗指雪中的光点。
  • 儿童勿惊怪:对小孩说不必奇怪,带有一丝幽默感。

典故解析

  • “千山白”:可以联想到古代诗人常用雪景来抒发孤独与清高的情感,这里则带有一种轻松幽默的基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尤以词作见长。

创作背景
《梦雪》成诗于苏轼的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屡遭贬谪,心境愈发沉重。此时,他通过描绘雪景,传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诗歌鉴赏

《梦雪》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展现了苏轼对雪的独特感受。诗中,残杯与破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夜晚,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温暖的渴望。打开门,千山白雪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一种沟通。诗人以“俯仰同一照”形容雪的普遍性,表现出一种平等的视角,任何角度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

“虽时出圭角,固自绝瑕窍”一句,表达了即使在完美的雪景中,也难免有瑕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最后一句“儿童勿惊怪”,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幽默态度,仿佛在呼唤孩童般的纯真与欢笑。全诗不仅描绘了雪的美景,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杯失春温:春天的温暖在酒杯中已消失,表明春天的流逝和孤独感。
  • 破被生夜悄:破旧的被子让夜晚显得更加寂静,暗示孤独的情感。
  • 开门千山白:打开门外,白雪覆盖千山,展现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 俯仰同一照:无论是仰视还是俯视,四周都被雪的光辉照亮,体现了雪的普遍性。
  • 虽时出圭角:偶尔能看到光点,但瑕疵也在其中。
  • 固自绝瑕窍:强调即使在美丽的景象中,也难免有缺陷。
  • 儿童勿惊怪:对小孩子说不必惊奇,语气中带有亲切与幽默。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残杯”和“破被”比喻孤独与失落。
  • 对仗:如“俯仰同一照”,形成优美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雪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美的向往,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接受,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美好,同时也暗示孤独和寒冷。
  • 杯子: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失去的温暖。
  • 儿童:象征纯真与欢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残杯失春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2. “开门千山白”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3. 诗中的儿童代表了什么?
    A. 纯真 B. 经验 C. 历史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孤独感。
  • 王维《山居秋暝》: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 苏轼《梦雪》与王维《终南山》:两者都描绘自然,但苏轼更具幽默感,王维则更显沉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挽建水牧刘武功 送石深之归沃洲 送石深之归沃洲 赋得冬日可爱(一作张正元诗) 过无为吴氏园池 过黯淡滩 古柏 都下寄友人叶褧之 答公权晚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遁世幽居 示字旁的字 有去无回 驱骛 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海啸山崩 茕鳏 病字头的字 贝字旁的字 黎伯 一失足成千古恨 血字旁的字 追加 披头散发 有意无意 三框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