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8:27
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首词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歌声唱到阳关之时,眼泪尚未干,功名与其他琐事暂且放一放。天空的水流向无尽的树木,带着雨的云彩遮盖了一半的山。今古的情恨有千百种,离别与团聚是否总是悲欢交织?江边的风波并不算恶劣,但人世间的行路却是艰难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词人和将领。他生于战乱之中,侍奉多位皇帝,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作品常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鹧鸪天·送人》写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国家动荡、个人失意之时,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艰难的感慨。
《鹧鸪天·送人》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词。开篇以“唱彻阳关泪未干”引入,瞬间便将读者带入了送别的氛围中。阳关是一个象征离别的地方,词人用这一意象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与伤感。接着,词中提到的“功名馀事且加餐”,不仅反映了词人对功名的淡然态度,也暗示了人生的多重追求与选择。接下来的意象描绘如“浮天水、带雨云”,让人感受到自然与情感的交融,愁苦的情绪在自然景象中愈发显得深沉。
“今古恨,几千般”,则是一种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离合的悲欢自古皆然,词人对此感到无奈。在最后两句中,辛弃疾表达了对朋友的寄托,江边的风波虽然不算恶劣,但行路的艰辛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一对比加深了离别的沉重感,突显了人世间的苦楚与无常。
整首词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离合、友情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体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位词人的深厚功力与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人生离别的感伤,揭示出人生的无常与艰难,展现出辛弃疾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鹧鸪天·送人》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辛弃疾
D. 苏轼
诗中“今古恨,几千般”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轻松
“江头未是风波恶”中的“风波”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生活的艰难
C. 人际关系
D. 旅行的困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但其风格更为豪放,而辛弃疾的词则显得更加细腻和感伤。这两首词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上各具特色。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