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时间: 2025-04-26 03:29:09

诗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9:09

原文展示: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白话文翻译:

千古江山,有多少英雄人物却无法寻找,孙权(孙仲谋)曾经在此地。那些繁华的舞榭歌台,终究都被风雨摧残,消逝不见。夕阳映照下的草木,街巷间的寻常景致,传闻曾经有个寄奴(指曹操)在这里住过。回想往昔,骑战马、手握长枪,气吞万里如同老虎。元嘉年间的草率,封狼居胥的举动,最终使得北方的统治者仓皇而顾。四十三年过去了,回望那烽火连天的扬州之路,仍然历历在目。可悲的是,佛狸祠下,只有一片神鸦和社鼓的哀鸣。谁来询问,廉颇老将已经老去,他尚且能吃饭吗?

注释:

  • 千古江山:指历史悠久的河山,暗指中国的历史。
  • 英雄无觅:英雄已经不再被人寻觅或存在。
  • 孙仲谋:孙权,三国时期的统治者,是吴国的开国皇帝。
  • 舞榭歌台:古代歌舞表演的场所,象征繁华。
  • 寄奴:指曹操,暗示其对历史的影响。
  • 金戈铁马:形容战争的激烈。
  • 元嘉草草: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草率之举。
  • 佛狸祠:指历史上的一个祠堂,暗示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凋零。
  • 廉颇:指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暗示老将的衰老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和抗金名将。他的词风豪放,作品多表达家国情怀、个人抱负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本词写于辛弃疾晚年,受到了历史沧桑的感触,反映了对往昔英雄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一首沉郁的怀古词,表达了对英雄时代的追忆和对现实的不满。在词中,辛弃疾通过描绘历史和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对过往辉煌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开篇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引入,表现出历史的沧桑和英雄的消逝。接着,描绘了繁华已逝的舞榭歌台,暗含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斜阳下的草树和巷陌,勾起对曾经英雄的追忆,尤其是提到寄奴曹操,象征着历史的沉重。

词的后半部分更加浓烈,辛弃疾回想当年的战斗场景,展现出他心中对英雄气概的渴望。通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的历史典故,批判当时的统治者,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最后,提及佛狸祠下的神鸦社鼓,传达出一种无奈和对历史的叹息,结尾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发出对英雄老去的感慨,既是对自己年华的无奈,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切思考。

整首词充满了辛弃疾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出其豪放而又忧伤的个性。通过历史的回顾,他不仅是在怀念过去的英雄,也是在呼唤现实的责任与担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描述历史的悠久,英雄已经不再,暗指孙权的影响不可再寻。
  2.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繁华的歌舞场所已被时间冲刷,象征过往的失落。
  3.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夕阳映照下的寻常景致,寄奴指曹操,暗示其历史的辉煌。
  4.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回忆当年战争的壮烈与豪情,展现出英雄气概。
  5.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 通过历史事件,批判当时统治者的草率,反映对国家局势的忧虑。
  6.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经过时间的洗礼,仍然记得那烽火连天的历史。
  7.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 用佛狸祠的景象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感慨。
  8.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询问英雄的年华已逝,反映出对个人与历史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戈铁马”比喻战争的激烈与壮烈。
  • 对仗:如“舞榭歌台”与“斜阳草树”的对比,展现对比的美感。
  • 排比: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列举,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感慨,表现出对英雄气概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展现出辛弃疾对国家、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国家的历史与命运。
  • 英雄:代表历史的伟大人物,承载着过去的荣耀。
  • 舞榭歌台:象征繁华与美好,反衬现实的凋零。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乱,历史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孙仲谋”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曹操
    • B) 孙权
    • C) 刘备
  2. “金戈铁马”用来形容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舞蹈
  3. 词中提到的“佛狸祠”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追忆
    • C) 战争

答案:

  1. B) 孙权
  2. B) 战争
  3. B) 追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英雄与历史的感慨。
  • 杜甫《春望》: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思考。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破阵子》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的作品多豪放激昂,反映对国家的关怀。
    • 李清照的词则温婉细腻,侧重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原仍然记得扬州一带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注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mì),孙仲谋处。舞榭(xiè)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引伸为普通、平常。巷、陌,这里都指街道。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狸(lí)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赢得:剩得,落得。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西江月 西江月 渔父词 西江月 其一 忽忆 西江月 别一体。借花间集于成子蕃太守 西江月 西江月·天上仙无懵懂 西江月·割断铜绳铁网 西江月 其二 西江月 诟世两阕 其一 西江月·顾我有身有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联署 斗字旁的字 螳臂当辕 执意不回 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争长黄池 缶字旁的字 刷淤 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事任 靣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书经 据鞍读书 邪行 牛字旁的字 别结尾的成语 包含燕的词语有哪些 甘言媚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