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2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25:52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觮,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在壮年的岁月里,曾有旌旗招展,拥护着万千战士,
那时我骑着锦衣华服的战马,初次渡过长江。
燕国的士兵在夜里用银胡刀进行突袭,
汉朝的箭矢在早晨飞向金色的仆姑。
追忆往事,感叹如今的我,
春风没有染白我浓密的胡须。
而今却要用万字的平戎策换取,
东家的一本种树书。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生于山东。他一生经历了许多变迁,尤其对抗金战争有着深厚的参与和思考。他的词风豪放,充满激情,常常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时代变迁,国家动荡。诗中表现出对往昔英勇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与失落。
辛弃疾的《鹧鸪天》通过回忆壮年时的英勇与激情,表达了对光辉岁月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开篇用“壮岁旌旗拥万夫”描绘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展现出他曾经的辉煌与荣耀。而接下来的“锦襜突骑渡江初”,则将读者带入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突显出他作为骑兵的迅猛与勇敢。
随着诗意的推进,辛弃疾开始追忆往事,感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春风不染白髭须”一句,透露出他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尽管年华已逝,但他依然渴望能够以“万字平戎策”换取一份宁静的生活,这种强烈的情感冲突使得整首词更显深邃。
最后一联的“换得东家种树书”,表面上是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实际上也映射出他对国家安定、个人理想的追求。整首词在缅怀与现实之间反复游走,既有英雄的豪情,也有对岁月流转的沉重感慨,展现了辛弃疾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时豪情壮志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反映了辛弃疾对国家、个人理想与安宁生活的追求,展示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壮岁旌旗拥万夫”中“壮岁”指的是:
A. 年轻时
B. 老年时
C. 中年时
“春风不染白髭须”中的“白髭须”指的是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战斗的胜利
C. 家庭的安宁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
A. 对功名的追求
B. 对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
C. 对战争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辛弃疾的《鹧鸪天》,不仅从字面上解读,更从情感、意境和历史背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 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