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7:25
闭门遗日月,原上感年华。
久旱无场藿,重阳有野花。
萧萧几家静,脉脉一歧赊。
向晚悠然去,秋风马尾斜。
闭上门,遗忘了日月的流逝,
在原野上感慨岁月的流转。
长时间的干旱使得田野荒芜,
而重阳节时,却有野花盛开。
寂静的村庄,萧条的几户人家,
在小路上缓缓延伸,显得格外悠长。
傍晚时分,我悠然自得地走去,
秋风轻拂,马尾随风飘扬。
作者介绍:晁补之(约1050-1120),字子文,号志道,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为主题,并且在诗词中融入个人生活与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原上》创作于作者隐居田园时期,反映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在这个时期,国家动荡,作者选择远离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原上》是一首饱含哲思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人通过“闭门遗日月”的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沉思,表明他在远离纷扰的生活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脆弱。长时间的干旱使得田野失去了生机,这与自然的节律形成鲜明对比,尤其在重阳节时,野花的盛开又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用“萧萧几家静”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而“脉脉一歧赊”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悠远的思绪与空间的延展,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最后,诗人以“向晚悠然去,秋风马尾斜”结束,给人一种从容而闲适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淡然。整首诗在意象的堆砌与情感的渲染中,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诗词中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时间的感慨、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与对自然的亲切。
诗词测试:
诗中“闭门遗日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久旱无场藿”中“场藿”指的是什么?
诗歌最后一句中提到的“马尾”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