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卢鸿草堂图》

时间: 2025-05-09 08:13:43

诗句

昔为大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予缚世累,归来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8:13:43

原文展示:

昔为大室游,卢岩在东麓。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嗟予缚世累,归来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白话文翻译:

曾经我游历大室,卢岩在东边山麓。
我向上攀登封坛,一夜之间茧生足。
我径直回家不再前往,山峦河谷仍在眼前。
哪里知道有十志,舒展卷起都不算多。
每个地方都有卢生,裘衣朴素在高大的树荫下。
我本是世外之人,做什么事情何必记录。
百年都藏在箱笥里,犬马也同样被束缚。
唉,我被世俗所缚,归来时有一间茅屋。
江边有百亩田,清泉映照着修竹。
我更愿意逃避姓名,何必再去上图卷。

注释:

  • 大室:指大房子,可能是指某个名胜或名人之地。
  • 卢岩:卢岩,即卢鸿,是一种隐士的象征。
  • 封坛:指登高的地方,封坛是祭祀的场所。
  • 茧生足:比喻在某个环境中久留,习惯成自然。
  • 十志:十种志向,暗指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 裘褐:指粗布衣服,象征朴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苏轼一起,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擅长诗词、散文与书法,作品强调理性与情感的结合,情志丰沛而不失理性。

创作背景:

《卢鸿草堂图》创作于苏辙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看淡。诗中描绘了他在卢岩的游历,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卢岩的游历描写,展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回忆游历的场景,引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薄。之后的几句则通过“十志”和“裘褐”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追求理想,又不愿被世俗所羁绊。

诗中描绘的江边田园和清泉竹影,展现了一派宁静的田园生活,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解放与自由。他对百年人生的反思,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抛弃,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一种理想的隐士情怀。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情感真挚,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为大室游,卢岩在东麓。
    诗人回忆曾经游历的地方,卢岩在东边的山脚下。

  • 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直接攀登到封坛之上,经过一夜的游历,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

  •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
    直接回家,不再前往,山峦河谷仍然在眼前浮现。

  •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哪里知道有十种志向,舒展和卷起都不算多。

  •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
    每个地方都有卢生,裘衣朴素在高大的树荫下。

  • 方为世外人,行止何须录。
    我本是世外之人,做什么事情何必记录。

  •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
    百年都藏在箱笥里,犬马也同样被束缚。

  • 嗟予缚世累,归来有茅屋。
    唉,我被世俗所缚,归来时有一间茅屋。

  •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
    江边有百亩田,清泉映照着修竹。

  • 尚将逃姓名,岂复上图轴。
    我更愿意逃避姓名,何必再去上图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犬马同一束”,用犬马比喻人生的束缚。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如“行止何须录”与“安知有十志”。
  • 象征:清泉和修竹象征着清新脱俗的生活。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自然和内心的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卢岩:象征隐士生活和自然环境。
  • 封坛: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茅屋:象征简单的生活与归宿。
  • 江干田:象征丰盈的自然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卢岩”位于哪里? A. 西边
    B. 南边
    C. 东边
    D. 北边

  2. 诗人希望逃避什么? A. 荣华富贵
    B. 世俗名利
    C. 自然生活
    D. 亲朋好友

  3.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人生的珍惜
    B. 对世俗的反思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山中相送》王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

诗词对比:

  • 苏辙的《卢鸿草堂图》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苏辙更强调内心的挣扎和对世俗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是对自然的直接赞美与向往。两者在意境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1. 苏辙诗词集
  2. 《宋代诗人传》
  3.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四次韵 君子行 新居城二首 其二 张夏山行 游 留 园 哭漳州蔡温老秀才 浔江中秋八首 其八 来阳楼八咏分题四首 赠南阳知县李桓圭 灯词四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父字头的字 万壑千岩 败结尾的成语 毋字旁的字 包含锦的成语 神怿气愉 要害之处 聋结尾的成语 鱼字旁的字 幕道 夕字旁的字 甘心忍受 木野狐 建之底的字 蜗利蝇名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痈的成语 拭玉 以规为瑱 辁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