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2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23:40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这匹骏马正是一个好男儿,前年还是学语的小孩。
他问我知道哪些人,吟诵了老夫的诗。
在动乱的世道中,怜悯他年幼无依,
在家境贫寒中,仰赖母亲的慈爱。
想要去鹿门却未能如愿,雁足难以相聚。
天地之间军队满布,山河在战斗中悲伤。
如果能归来就不再失去,见到明天就敢于推迟离去。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诗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风格沉稳、严谨,语言精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遣兴》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诗人身处乱世,对年轻人的未来充满忧虑与怜惜,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关怀和对家庭困境的无奈。
《遣兴》通过描绘一个年轻人学语的情景,渗透出对社会动荡以及家庭困境的深刻反思。开头的“骥子好男儿”不仅称赞了年轻人的潜力,也暗示了他在乱世中的无奈。诗人通过对话的方式,展现了年轻人与老者的交流,传达出对未来的渴望与不安。后半部分转向对国家动荡的描述,战乱使得山河破裂,诗人由此引发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即使归来,也可能面临失去。全诗情感真挚,意象深邃,既有对年轻人前途的期许,也有对国家与家庭困境的深切忧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历史的深思。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骥子”),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深层的情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全诗表达了对于年轻人的关怀、对家庭困境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骥子好男儿”中“骥子”指什么?
A) 马
B) 年轻人
C) 老人
D) 战士
诗中提到“鹿门”象征什么?
A) 战争
B) 隐士的理想
C) 乡愁
D) 家庭
诗人在表达对年轻人的关怀时,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D) 夸张
答案:1.B 2.B 3.B
可以将《遣兴》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两者都涉及对年轻人和社会现状的思考,但《赋得古原草送别》更侧重于对逝去时光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