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9:27
原文展示:
哭女菱 李东阳 〔明代〕
夜堂娇语坐生嚬,眉目分明画里身。 谁遣一朝为骨肉,极知千古共埃尘。 回头尚觉呼名误,入想犹疑见面真。 漫抚哀琴不成调,他年空忆辨弦人。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厅堂中,娇嫩的话语声让人皱眉,她的眉目清晰如同画中人。 是谁让她一朝成为我的骨肉,我深知她将与我一同归于尘土。 回头时仍觉得呼唤她的名字是错误的,心中想象时仍怀疑见面的真实性。 随意抚弄哀伤的琴却不成调,将来只会空自回忆辨认琴弦的人。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为悼念已故女儿而作。诗中充满了对女儿的深切怀念和无法释怀的悲痛,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无限眷恋和生死离别的哀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哀痛之情贯穿始终,通过对女儿生前形象的描绘和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尽悲痛。诗中“夜堂娇语坐生嚬”一句,以娇嫩的话语声引出对女儿的回忆,而“眉目分明画里身”则进一步以画中人的形象来比喻女儿的美丽。后两句“谁遣一朝为骨肉,极知千古共埃尘”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无奈和对女儿的深切怀念。结尾的“漫抚哀琴不成调,他年空忆辨弦人”更是以琴声不成调来象征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法释怀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已故女儿的深切怀念和无法释怀的悲痛。诗人通过对女儿生前形象的描绘和对生死离别的感慨,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无限眷恋和生死离别的哀伤。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眉目分明画里身”一句,用什么来比喻女儿的美丽? A. 画中人 B. 花中仙 C. 月下影 D. 镜中像 答案:A
诗中“极知千古共埃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无奈? A. 生死 B. 离别 C. 孤独 D. 遗忘 答案:A
诗中“漫抚哀琴不成调”一句,用什么来象征诗人内心的痛苦? A. 琴声 B. 琴弦 C. 琴谱 D. 琴台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