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3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30:01
慈恩寺偶成 李东阳 〔明代〕
城中第一佳山水,世上几多閒岁华。 何日梦魂忘此地,旧时风景属谁家。 林亭路僻多生草,浦树秋深尚带花。 犹有可人招不得,诗成须更向渠誇。
城市中最佳的山水景色,世上多少闲散的岁月。 何时梦境能忘记这个地方,过去的风景现在属于谁家。 林中小亭路径偏僻草木丛生,河边树木深秋依然带着花朵。 还有那些可爱的人儿难以招来,写成诗后必须向他们夸耀。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领袖,主张文学复古,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慈恩寺游玩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慈恩寺位于城市之中,但其山水景色却极为优美,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慈恩寺周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诗中“城中第一佳山水”一句,直接表达了对慈恩寺景色的高度评价。随后的“何日梦魂忘此地”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片美景的留恋,希望梦境中也能时常回到这里。
“林亭路僻多生草,浦树秋深尚带花”这两句,通过对具体景物的细腻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自然意象。林中小亭的僻静和草木的茂盛,河边树木在深秋依然带着花朵,这些细节都增添了诗的生动感和层次感。
最后两句“犹有可人招不得,诗成须更向渠誇”,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诗歌创作的自豪。诗人希望能与友人分享这份美景,但现实中却难以实现,只能在诗中向他们夸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友情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慈恩寺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城中第一佳山水”指的是什么地方? A. 慈恩寺 B. 其他寺庙 C. 公园 D. 山林
“何日梦魂忘此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美景的欣赏 B. 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变迁的感慨
“林亭路僻多生草”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A. 繁华的街道 B. 僻静的林中小亭 C. 热闹的市场 D. 繁忙的河边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