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4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44:03
和处州韦使君新开南溪
朱庆馀 〔唐代〕
地里光图谶,樵人共说深。
悠然想高躅,坐使变荒岑。
疏凿因殊旧,亭台亦自今。
静容猿暂下,闲与鹤同寻。
转旆驯禽起,褰帷瀑溜侵。
石稀潭见底,岚暗树无阴。
跻险难通屐,攀栖称抱琴。
云风开物意,潭水识人心。
携榼巡花遍,移舟惜景沈。
世嫌山水僻,谁伴谢公吟。
这首诗描绘了新开辟的南溪景色。田野间光亮的图案让樵夫们感叹不已。我悠然自得,想象着高远的生活,坐在这里使得荒凉的山野变得生机勃勃。溪水经过疏凿,旧地变得与众不同,亭台楼阁也焕然一新。猿猴偶尔下来,悠闲地与仙鹤一同寻觅。轻轻摇动的帆船唤起了鸟儿的惊起,帷幕被水流轻轻掀动。溪水清澈见底,山岚遮蔽了树木的阴影。攀爬在险峻的山石上,脚下的路难以通行,却能抱琴而栖。风云变幻,开启了自然的奥秘,潭水似乎懂得人心。携着酒壶漫游花丛,划着小舟惜别美景。世间人嫌山水僻静,谁又能陪我吟唱谢公的诗篇呢?
作者介绍:朱庆馀,字子华,唐代诗人,主要活动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常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地方治理与自然景观开发的时期。诗人以韦使君新开南溪为题,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朱庆馀的《和处州韦使君新开南溪》是一首表现山水自然与人文情感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溪的美丽风光以及人们在其中的闲适生活。开篇即以“地里光图谶”引入,画面感立现,诗人通过樵人之语引发对自然的沉思,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描写猿与鹤的相遇,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随后的描写中,水流、帆船、潭水等意象交替出现,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突显了自然的动态美与诗人内心的静谧。结尾处,诗人以“世嫌山水僻”自问,表达了对孤独与志同道合者难觅的感慨,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人际关系的反思,留下了深邃的思考空间。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融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潭水识人心”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灵性,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还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樵人”指的是:
A. 读书人
B. 砍柴的人
C. 渔夫
D. 诗人
“潭水识人心”中的“识”字表示:
A. 知道
B. 认出
C. 理解
D. 忘记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历史的追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朱庆馀的《和处州韦使君新开南溪》均描绘了山水自然,但王维更侧重于静谧的情感,而朱庆馀则融合了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