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17
同是越人从小别,
忽归乡里见皆惊。
湖边访旧知谁在,
幕下留欢但觉荣。
望岭又生红槿思,
登车岂倦白云程。
况当季父承恩日,
廉问南州政已成。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们都是来自越地的朋友,虽然从小就分别,但如今你忽然回到故乡,大家都感到惊讶。在湖边探访旧知,不知谁还在这里,帐幕下相聚欢愉,心中感到无比光荣。望着山岭,不禁想起了红槿花,登上车子,怎会觉得疲倦,白云的旅程是如此悠然。更何况今天是你父亲承恩的日子,我也特意问候南方的政务是否已经办妥。
朱庆馀,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色和人际交往为题材,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这首诗写于朱庆馀送别老朋友罗先辈书记回乡时。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关注,尤其是对南方政务的关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法描绘了友人重聚时的喜悦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开篇的“同是越人从小别”,立即引出诗人和友人的共同背景,营造出一种亲切感。接着,诗人用“忽归乡里见皆惊”表达了重聚的惊喜与感动。湖边的旧知与帐幕下的欢聚,这两者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友人的相聚,更引发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望岭又生红槿思”一句,以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红槿花的盛开让人想起旧友,象征着美好的回忆。最后两句“况当季父承恩日,廉问南州政已成”,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更隐含了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文人友谊的深厚与对故乡的眷恋,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故乡的思恋,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时局的关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诗中“同是越人从小别”意指什么?
A. 他们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
B. 他们是来自同一地区的人
C. 他们是陌生人
D. 他们是亲戚
“登车岂倦白云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旅途的厌倦
B. 对友谊的珍惜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故乡的怀念
朱庆馀的《送罗先辈书记归后却还闽中留别》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描绘了送别之情,但朱诗更侧重于友情与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则将送别与自然景象结合,表达了一种诗意的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