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7:56
夜泊宣城界
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
湖平津济阔,风止客帆收。
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
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
火识梅根冶,烟迷杨叶洲。
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宣城界夜泊时的所见所感。诗人看到西边的山峦与江中的小岛,南边是问路的驿楼。湖面平静,渡口宽阔,风停了下来,客船的帆也收起了。诗人心中思念着前方的岸边,眼前的江面在夕阳下显得广阔而迷茫。石头上偶遇罗刹,山中泊船幽静而清幽。火光映照着梅树的根部,烟雾迷漫了杨树的叶子。离家在外,夜宿水边,唯有沙鸥相伴。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河南省,后迁居长安。他以山水诗和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他与王维、李白并称,是初唐诗人的代表之一。
《夜泊宣城界》作于孟浩然旅途中,表现了他在夜晚江边停泊时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随着时代的变迁,诗人感受到生活的转变,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在此时愈加显得强烈。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泊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篇以“西塞沿江岛,南陵问驿楼”引入,描绘出一幅静谧的江边夜景,宽阔的湖面与停泊的船只,构筑了一个和谐的画面。接着,诗人通过“去去怀前浦,茫茫泛夕流”,表达了对未来的迷惘与不安。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石逢罗刹碍,山泊敬亭幽”提及险阻与幽静的对比,暗示了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美好并存。火光与烟雾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温暖的氛围,象征着生活中的希望与迷茫的交织。
最后以“离家复水宿,相伴赖沙鸥”结束,沙鸥象征着孤独的陪伴,使得整首诗在美丽的自然景色中,又带上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思考,展现了唐代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中“西塞”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夜晚的心情是?
“离家复水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展现出孤独的情感与和谐美的意境。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现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两者在主题上有一定的共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