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1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10:56
石梁横谷口,花片逐残春。
风响应茶臼,岚光下葛巾。
几时鹧鸪月,已照虎溪人。
此是峰头路,潺湲好问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石梁横跨在山谷口的景象,春天的花瓣随着春季的残余而飘散。微风吹动着茶臼,山岚的光影映照在葛巾上。月亮照耀着鹧鸪,不知何时已经照亮了虎溪的人。这条路在峰顶上延伸,潺潺的水声让人忍不住想去问路。
逐:跟随、追逐。
岚光:山间的光影,指晨昏时分的神秘光影。
葛巾:用葛麻纤维织成的巾帕,常用作头巾。
鹧鸪月:指鹧鸪的叫声与月亮相映成趣。
虎溪:地名,以前常有文人雅士游玩之地。
潺湲:水流声,常形容溪水流动轻快的样子。
问津:询问渡口或水边的意思。
作者介绍:梅庚,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景交融,富有清新雅致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梅庚游览山水之间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惬意心情。
《待月桥》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山水诗。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残余与自然的和谐美。开篇以“石梁横谷口”引入,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氛围,紧接着“花片逐残春”则生动展现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仿佛在述说着时间的流逝。风声与茶臼的呼应,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对话,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
接着,诗句“几时鹧鸪月,已照虎溪人”不仅引入了鹧鸪的声音,还蕴含了时间的流动与人们的活动,月光照耀之下,诗人似乎在思考人与自然、时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最后一句“潺湲好问津”,则是对未来的期待,既有对自然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方向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既有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敏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石梁横谷口”中的“石梁”象征什么?
A. 连接
B. 分隔
C. 装饰
D. 破坏
“花片逐残春”中的“逐”字意为?
A. 追逐
B. 逐渐
C. 离开
D. 依赖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人生的哲理
C. 对友人的思念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