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6:49
原文展示:
郑谷题诗处,荒凉不复知。使群来问日,景物欲归时。崖巘供清溜,亭台绕翠漪。主人怜过客,借与傲炎曦。
白话文翻译:
在郑谷题诗的地方,如今已荒凉得无人知晓。使者们来访的日子,正是景物即将归于宁静之时。山崖间清澈的水流,亭台四周环绕着翠绿的波纹。主人怜悯过往的客人,借给他们一处避暑的胜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约1018-1079),字子固,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以豪放洒脱著称,与苏轼并称“苏文”。这首诗是文同在游历兴州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往景物的怀念和对主人热情款待的感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兴州游历时,受到太守晁侯的款待,在东池晴碧亭上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旧地荒凉的感慨,以及对主人热情招待的感激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郑谷旧地的荒凉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景物的怀念。诗中的“荒凉不复知”一句,既是对旧地变迁的感慨,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后文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如“崖巘供清溜,亭台绕翠漪”,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最后,诗人通过“主人怜过客,借与傲炎曦”表达了对主人热情款待的感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避暑胜地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旧地荒凉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当下的感激。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避暑胜地的向往和对人情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