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32
题石瓮寺
作者:马戴 〔唐代〕
僧室并皇宫,云门辇路同。
渭分双阙北,山迥五陵东。
修绠悬林表,深泉汲洞中。
人烟窥垤蚁,鸳瓦拂冥鸿。
藓壁松生峭,龛灯月照空。
稀逢息心侣,独礼竺乾公。
这首诗描绘了石瓮寺的宁静与幽深。僧人的住所和皇宫相邻,云雾缭绕的道路上可以通达。渭水把北方的双阙和东边的五陵山分开。长长的绳索在树林的上方悬挂,深深的泉水从山洞中汲取。远处人烟稀少如蚂蚁,鸳瓦在月光下轻拂,如同冥鸿飞舞。青苔覆盖的墙壁上松树直立,龛灯在月光中照亮空曠。偶尔能够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独自向竺乾公致敬。
马戴,字季常,唐代诗人,生于约公元740年,卒于约公元790年。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寺庙和隐士生活著称,风格清新,常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题石瓮寺》写于唐代社会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对石瓮寺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赞美。寺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马戴的《题石瓮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融合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石瓮寺,既是一个宗教场所,也是一处世外桃源,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超脱。首联“僧室并皇宫,云门辇路同”开篇便以对比手法,展现出寺庙与皇宫的关系,暗示了即使在权力中心附近,仍然可以找到宁静的心灵空间。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深邃的山林与清澈的泉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尤其在“藓壁松生峭,龛灯月照空”中,青苔与松树的结合,展示了自然的生生不息与寺庙的宁静,给人以深刻的哲理感受。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人在“稀逢息心侣,独礼竺乾公”中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精神寄托的追求。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是对石瓮寺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深邃的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围绕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通过对石瓮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探索,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马戴的《题石瓮寺》属于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僧室并皇宫”意指什么?
A. 寺庙与皇宫的关系
B. 僧人居住在皇宫里
C. 皇宫与僧室没有关系
“修绠悬林表”中的“修绠”指的是什么?
A. 细绳
B. 紧绳
C. 长绳
答案:1-B,2-A,3-A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的诗同样描绘山水自然,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李白《庐山谣》: 李白在庐山的诗中则更显豪放,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不羁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