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禅僧》

时间: 2025-07-30 20:10:41

诗句

弟子人天遍,童年在沃洲。

开禅山木长,浣衲海沙秋。

振锡摇汀月,持瓶接瀑流。

赤城何日上,鄙愿从师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0:10:41

赠禅僧

作者: 马戴 〔唐代〕

原文展示:

弟子人天遍,童年在沃洲。
开禅山木长,浣衲海沙秋。
振锡摇汀月,持瓶接瀑流。
赤城何日上,鄙愿从师游。

白话文翻译:

弟子的心灵遍布人间,童年生活在沃洲。
在禅山上,树木茂盛,洗涤衣物的海边,秋天的沙子轻轻地飘散。
摇动锡杖,映照在水边的月光中,提着水瓶,迎接飞流的瀑布。
赤城是什么时候才能上去?我希望能跟随师父一起游历。

注释:

  • 弟子:指学习者,此处指自己。
  • 沃洲:沃土之地,指富饶的地方。
  • 开禅:开辟禅宗的意思。
  • 浣衲:洗涤衣物。
  • 振锡:摇动锡杖。
  • 汀月:水边的月光。
  • 持瓶:提着瓶子。
  • 赤城:可能指某座名山或理想的境地。
  • 鄙愿:微薄的愿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赤城”可能是指道教的名山,象征着追求理想境界的愿望。禅宗讲究自然与和谐,诗中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禅宗理想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字天锡,唐代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禅宗兴盛时期,诗人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希望通过诗歌表达对禅僧的敬仰和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赠禅僧》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禅的向往和对师父的敬仰。开篇通过“弟子人天遍”,开宗明义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心境,接着“童年在沃洲”则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暗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往昔的怀念。随后,通过“开禅山木长”和“浣衲海沙秋”,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美丽的自然画面,表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振锡摇汀月、持瓶接瀑流的意象,则生动展现了修行者的日常,体现了禅僧的洒脱与宁静。最后一句“赤城何日上,鄙愿从师游”,则表露出诗人对高远境界的渴望,表达了追随师父、向往更高精神追求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的深刻理解与个人修行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表明弟子的身份与心境,强调心灵的广阔。
    • 第二句回忆童年,表现对故乡自然的眷恋。
    • 第三、四句描述日常修行的情景,展现禅僧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结尾引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表达了对师父的依赖与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拟内心的修行与追求。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音乐感与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禅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情感与理想。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
    • 山木:象征坚韧与长久的追求。
    • 海沙: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象征宁静和内心的明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城”象征什么? a) 理想境地
    b) 现实的烦恼
    c) 自然的美景
    答案:a) 理想境地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禅僧的敬仰? a) 山木与海沙
    b) 月亮与瀑布
    c) 自然景象与修行生活
    答案:c) 自然景象与修行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苏轼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赠禅僧》与《题西林壁》: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与对人生境界的思考,但《赠禅僧》更侧重于个人的修行与追求,而《题西林壁》则强调了自我反思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相关查询

送开州陈同知 题夏仲照墨竹横卷盖陈缉熙先生故物也 王世赏席上题林良鹰熊图 送平江伯陈公漕运还淮安二首 其二 题钱世恒所藏王孟端墨松卷次饶介之旧韵 次韵寄答若虚二首 其二 徐用和御史席上偶成 三寿图歌监察御史祁门谢廷献得南极图寓归为父封君寿请为长句时其伯叔父皆在焉 尊经阁 西山十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烦复往 高城深池 慊款 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楞头呆脑 臼字旁的字 媿辱 子字旁的字 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夜静更阑 至字旁的字 包含揭的成语 小鹿触心头 包含斲的词语有哪些 空谷传声 累珠妙曲 克字旁的字 高文典策 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