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前蔚州崔使君》

时间: 2025-08-04 08:06:44

诗句

战回脱剑绾铜鱼,塞雁迎风避隼旟。

欲识前时为郡政,校成上下考新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8:06:44

赠前蔚州崔使君

作者: 马戴 〔唐代〕

原文展示:

战回脱剑绾铜鱼,
塞雁迎风避隼旟。
欲识前时为郡政,
校成上下考新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斗归来后将剑脱下,挂上铜鱼的情景,像北方的雁在风中避开猛禽的旗帜。我想了解你以前作为郡守的政绩,特意来翻阅新旧的记录。

注释:

  • 战回:指从战斗中归来。
  • 脱剑:脱下佩剑,表示战斗结束。
  • 绾铜鱼:铜鱼是古代一种装饰,通常挂在门前或佩戴。
  • 塞雁:指北方的雁,常在秋冬季节迁徙。
  • 避隼旟:在风中躲避隼(猛禽)所象征的旗帜,表达一种警惕。
  • 郡政:指地方官员的治理和政绩。
  • 校成上下考新书:翻阅新旧记录,了解过去的政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约710-785年),字景山,号白云,唐代诗人,生于河南,仕途平稳,以五言诗见长,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中期,彼时政治稳重,马戴作为文人,对地方官员的治理情况感兴趣,表达了对崔使君的敬意和对其政绩的探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战后归来的情景,引入对崔使君的赞美,体现了士人对官员的敬仰和对其政绩的关注。开篇以"战回脱剑"引出,生动描绘了士兵经历战斗后的状态。这不仅是对崔使君过去政治的回忆,也是对其未来的期待。铜鱼的意象带有一种古老的文化象征,暗示着安宁与和平的到来。

中间句子“塞雁迎风避隼旟”则用自然界的现象来比喻政治上的智慧和应变能力,体现了士人对政治环境的敏锐观察。结尾的“校成上下考新书”则表达了对过去政治的反思与总结,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自然与人事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崔使君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治理的期盼。诗中蕴含的历史感和文化感,使其在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战回脱剑绾铜鱼”:表现出士兵归来后的松一口气,象征着结束与新开始。
    • “塞雁迎风避隼旟”:用自然界的生物比喻人事,体现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生存的智慧。
    • “欲识前时为郡政”:表现出对崔使君过去工作的关注,显示出对历史的重视。
    • “校成上下考新书”:强调了对历史资料的研究与反思,表现出一种学术精神。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塞雁”和“隼旟”比喻政治环境。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政治的关注和对历史的反思,同时也显示出对崔使君的尊敬和对未来治理的期待。

意象分析:

  • 战斗:象征着历史的动荡与变化。
  • 铜鱼:象征和平与安宁。
  • 塞雁:代表智慧与应变能力。
  • 新书:象征对历史的记录与总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战回脱剑”的含义是什么?

    • A. 进入战斗
    • B. 战斗结束
    • C. 开始新的征程
    • D. 佩戴剑
    • 答案: B
  2. “塞雁迎风避隼旟”中的“塞雁”指的是什么?

    • A. 南方的鸟
    • B. 北方迁徙的雁
    • C. 迅猛的鸟类
    • D. 人的智慧
    • 答案: B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哪个人物的敬仰?

    • A. 战士
    • B. 文人
    • C. 崔使君
    • D. 皇帝
    • 答案: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马戴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是描绘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的作品。前者侧重于政治与历史的结合,后者则更多展现了壮丽的自然与个人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奉赠王中允(维) 警急(时高公適领西川节度) 送孟十二仓曹赴东京选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 其一 谒先主庙(刘昭烈庙在奉节县东六里) 示从孙济(济字应物,官给事中、京兆尹) 九日登梓州城 雨二首 行次古城店泛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丶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包含安的词语有哪些 便士 邪神野鬼 成败论人 唐璜 一言难罄 除恶务本 木字旁的字 包含啤的词语有哪些 士开头的成语 佹形僪状 竹嘂 预置 麻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保盈持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