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关试后筵上别同人》

时间: 2025-05-07 08:41:54

诗句

日午离筵到夕阳,明朝秦地与吴乡。

同年多是长安客,不信行人欲断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1:54

原文展示:

关试后筵上别同人
杜荀鹤 〔唐代〕
日午离筵到夕阳,
明朝秦地与吴乡。
同年多是长安客,
不信行人欲断肠。

白话文翻译:

在离别的宴会上,太阳已经升到中天,等到夕阳西下,我就要告别了。明天我将去往秦地,而你们则去往吴乡。我们这一年同样是长安的客人,难以相信行人心中会如此伤感,仿佛要断肠一般。

注释:

  • 离筵:离别的宴席,此处指送别的宴会。
  • 秦地:指陕西一带,古代秦国的地盘。
  • 吴乡:指江苏一带,古代吴国的地盘。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今西安。
  • 欲断肠:形容离别时的极度悲伤。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长安客”指代的是离开长安的游子,反映出唐代士人的游子心态和离别情感,常见于古诗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荀鹤,字季明,号白石,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因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游子心情,被誉为“诗中无物”的代表。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关试后,诗人面临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即将踏上新旅途的惆怅。诗中所描绘的离别场景,是古代士人应试后常见的情形,反映出社会对考试和仕途的重视。

诗歌鉴赏:

《关试后筵上别同人》通过简单的描写,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诗的前两句描绘了离别宴席的场景,日午时分,宴会正酣,然而夕阳的出现暗示着离别的来临,这种时空的转换使得离别显得更加沉重。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用“同年多是长安客”来强调大家都是在长安生活的朋友,而离别的痛楚因为彼此的情谊而更加深刻。

整首诗的情感由浅入深,先是宴席的欢愉,再到对明日的惆怅,最后以“欲断肠”作为结尾,情感达到高潮。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反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杜荀鹤细腻而真挚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午离筵到夕阳:正值中午,离别的宴席已接近尾声,落日即将西沉,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临近。
  2. 明朝秦地与吴乡:明天将分别前往不同的地方,秦地和吴乡象征着各自不同的未来。
  3. 同年多是长安客:同一年的朋友,多是来自长安,强调了彼此之间的亲密。
  4. 不信行人欲断肠:行人之间的情谊深厚,离别时的痛苦几乎让人断肠,表达了深切的离愁。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日午、夕阳、秦地、吴乡等意象的运用,形成了鲜明的时间和空间对比,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离别的伤感与对友情的珍视。通过描写离别的宴席,诗人传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未来不确定性的惆怅,展现出士人心中的孤独与忧愁。

意象分析:

  • 日午: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暗示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
  • 夕阳:代表着生命的轮回与结束,也暗示着未来的无奈。
  • 秦地与吴乡:象征着人生的轨迹与选择,反映出离别的无奈与情感的纷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秦地”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江苏
    B. 陕西
    C. 四川
    D. 河南

  2. “欲断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伤感
    C. 愤怒
    D. 平静

  3.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爱情
    B. 离别
    C. 战争
    D. 旅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王之涣
  • 《离骚》 屈原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杜荀鹤的《关试后筵上别同人》,两首诗都是表现离别之情,但杜甫的诗更为沉重与忧伤,而杜荀鹤则带有淡淡的惆怅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摸鱼儿(辛巳自寿年五十) 金缕曲(和同姓草叔曲本胡端逸见寿韵并谢) 金缕曲(古岩取后村和韵示余,如韵答之) 减字木兰花(尚学林己丑寿旦,适归庐陵。其先世相州人居永和今家临川) 青玉案 浪淘沙(秋夜感怀) 唐多令 其二 望江南(晚晴) 六州歌头 八声甘州(和汪士安海棠下先归,前是观桃水东,至其乡真常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合儿 謇犯 彐字旁的字 问羊知马 羔羊素丝 刼角 一概而论 韭字旁的字 十拿九准 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刀字旁的字 巢繇 虫字旁的字 门字框的字 重山峻岭 水鸪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