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暮对雨》

时间: 2025-07-29 05:23:06

诗句

春暮雨微微,翻疑坠叶时。

气蒙杨柳重,寒勒牡丹迟。

未夕鸟先宿,望晴人有期。

何当廓阴闭,新暑竹风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5:23:06

原文展示:

春暮雨微微,翻疑坠叶时。
气蒙杨柳重,寒勒牡丹迟。
未夕鸟先宿,望晴人有期。
何当廓阴闭,新暑竹风吹。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傍晚,细雨轻轻地下着,仿佛让人怀疑树叶是否已经掉落。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湿气,杨柳的枝条显得更加沉重,寒意使牡丹的花开得迟缓。在黄昏未至之时,鸟儿就已经提前归巢,期待着晴天的到来。而人们则在期待中等待着何时才能打破阴霾,迎来新一轮的暑气,感受竹林中的凉风。

注释:

  • 春暮:春天的傍晚。
  • 微微:形容细雨轻轻地落下。
  • 翻疑:产生疑虑、怀疑。
  • 坠叶:落叶,通常指秋天或晚冬的景象,这里用以表达春天的凋零。
  • 气蒙:空气阴沉、潮湿的状态。
  • 杨柳重:杨柳因雨水而显得更加沉重。
  • 寒勒:寒意使牡丹的花开得迟缓。
  • 未夕:黄昏尚未到来。
  • 鸟先宿:鸟儿在黄昏前就开始归巢。
  • 望晴:期待阳光明媚的日子。
  • 廓阴闭:希望阴云能够散去。
  • 新暑竹风吹:期待新一轮的夏天、竹林中的凉风。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所描绘的春天细雨、杨柳、鸟宿等意象,均是唐诗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细腻观察和对天气变化的敏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春暮对雨》创作于春天的傍晚,诗人可能正处于细雨纷飞的情境中,借景抒情,表达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与对未来天气变化的期待。

诗歌鉴赏:

《春暮对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傍晚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春暮雨微微”,即刻营造出一种温柔而恬淡的氛围,细雨轻轻洒落,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翻疑坠叶时”,引发了对春天和凋零的思考,表现了春天的脆弱与不确定。

“气蒙杨柳重,寒勒牡丹迟”,这两句通过描写杨柳和牡丹的状态,传达出春季气候的寒意和湿润,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凝重的情绪。尤其是牡丹花开得迟缓,似乎在暗示春天的短暂与生命的流逝。

“未夕鸟先宿,望晴人有期”,则是对未来的期待,鸟儿在黄昏前归巢,表达了生活的规律和自然的安宁。这种期待和渴望,展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最后一句“何当廓阴闭,新暑竹风吹”,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期待着阴霾的散去和新一轮的夏季,竹林中凉风的吹拂,象征着生活的希望与新的开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暮雨微微:春天傍晚,细雨轻轻地下着。
  2. 翻疑坠叶时:使人疑惑,是不是秋天的落叶时节。
  3. 气蒙杨柳重:空气湿润,杨柳的枝条显得沉重。
  4. 寒勒牡丹迟:寒冷的气候使牡丹花的开放延迟。
  5. 未夕鸟先宿:在黄昏尚未到来之前,鸟儿已经归巢。
  6. 望晴人有期:人们期盼着阳光明媚的日子。
  7. 何当廓阴闭:何时才能驱散阴云。
  8. 新暑竹风吹:期待新的夏季,竹林的清风拂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喻为轻柔的情感,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拟人:通过“鸟先宿”的描写,赋予鸟儿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如“春暮”与“新暑”,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暮雨为背景,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的感慨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暮:象征着生命的转瞬即逝。
  • 细雨:象征着温柔和希望。
  • 杨柳:代表着生机和柔美。
  • 牡丹:象征着繁华与美丽。
  • 鸟宿:象征着归属和安宁。
  • 竹风:代表清凉和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暮对雨》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得仁
    • D. 白居易
  2. 诗中“气蒙杨柳重”描绘的是哪种天气情况?

    • A. 晴朗
    • B. 风和日丽
    • C. 潮湿阴沉
    • D. 大雪纷飞
  3. “未夕鸟先宿”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希望
    • C. 惆怅
    • D. 忧伤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 《青青子衿》 by 阮籍

诗词对比:

与《春望》相比,刘得仁的《春暮对雨》更侧重于春天的细腻观察,而杜甫的《春望》则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两者虽同为春天的主题,却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奉和张监阁老过八陵院题赠杜卿崔员外 渭水 奉和张仆射朝天行 题崔山人草堂 送孔江州 观葬者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 酬崔舍人阁老冬至日宿直省中奉简两掖阁老并见示 送孔江州(一作送人之九江) 古离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字旁的字 包含柱的词语有哪些 腾榜 历兵粟马 包含训的成语 比率 火字旁的字 性相 套文 量抹 土龙刍狗 金口御言 豆字旁的字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 屮字旁的字 包含耦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运筹演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