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逢吕上山人》

时间: 2025-05-01 05:33:31

诗句

尘里正愁老,相逢眼益明。

从前枉多病,此后鲜疏名。

古柏今收子,深山许事兄。

长生如有分,愿逐到蓬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3:31

逢吕上山人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原文展示:

尘里正愁老,相逢眼益明。
从前枉多病,此后鲜疏名。
古柏今收子,深山许事兄。
长生如有分,愿逐到蓬瀛。


白话文翻译:

在尘世中我正愁苦老去,今天的相遇让我的眼睛更加明亮。
过去因病无数,现在却鲜有人知。
古老的柏树如今结出新芽,愿在深山与兄长共事。
如果长生真的有缘,我愿随你去到蓬莱仙境。


注释:

  • 尘里: 指尘世,世俗生活。
  • 愁老: 愁苦自己老去。
  • 枉多病: 以前经历了许多病痛,白白受了苦。
  • 鲜疏名: 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意指隐居。
  • 古柏: 古老的柏树,象征长寿和坚韧。
  • 许事兄: 愿意与兄弟一起从事某种事业。
  • 长生: 长寿,长生不老。
  • 蓬瀛: 传说中的仙境,意指理想的生活和长生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及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有关,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逢吕上山人》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诗的开头“尘里正愁老”引出了诗人对衰老的忧虑,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疲惫感。随着“相逢眼益明”,诗人似乎在这一瞬间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希望和视野。接着,诗人提到“从前枉多病”,表明了他曾经历过的种种磨难和痛苦,但如今却鲜有人知晓他的名字,隐喻了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宁静。

在提到“古柏今收子”时,诗人用古柏的再生来象征生命的延续和希望,暗示即使在深山隐居,也能与兄弟共事,享受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最后一句“愿逐到蓬瀛”则表达了诗人对长生和理想生活的追求,愿意追随志同道合的人,向往仙境般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内涵。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尘里正愁老: 表达了诗人在尘世中对老去的忧虑。
    • 相逢眼益明: 通过与吕上山人的相遇,诗人感受到心灵的启迪。
    • 从前枉多病: 追忆往昔,感叹病痛的无奈。
    • 此后鲜疏名: 隐居的生活让他在世俗中变得无名。
    • 古柏今收子: 古老的事物仍能焕发生命的希望。
    • 深山许事兄: 与兄弟共度时光,乐于简单的生活。
    • 长生如有分: 渴望长寿的理想。
    • 愿逐到蓬瀛: 向往理想的生活和境界。
  2. 修辞手法:

    • 比喻: “古柏”比喻生命的坚韧。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美感。
    • 意象: 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如“深山”、“蓬瀛”。
  3.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尘世: 象征世俗的烦恼与忧虑。
  • 古柏: 代表着坚韧不拔与长寿的象征。
  • 深山: 隐喻安宁与远离尘嚣的理想生活。
  • 蓬瀛: 象征理想的长生与超脱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古柏”象征什么? a) 痛苦
    b) 坚韧与长寿
    c) 隐居生活

  2. 诗人希望追随谁到蓬瀛? a) 自己
    b) 吕上山人
    c) 兄弟

  3. 诗中“尘里正愁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虑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得仁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都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但刘得仁更多地融入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静谧之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游华清留绝句 庄严寺海棠洞 间行 春怀 其二 春怀 村居 幽居 早春言怀 九日怀智上人 答蒋仲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雪筱 贝字旁的字 河出伏流 口角锋芒 苦劳 楛耘伤岁 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心慈面软 三点水的字 遭开头的成语 肉字旁的字 黍字旁的字 投石拔距 择校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抛盏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