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3:31
作者: 刘得仁 〔唐代〕
原文展示:
尘里正愁老,相逢眼益明。
从前枉多病,此后鲜疏名。
古柏今收子,深山许事兄。
长生如有分,愿逐到蓬瀛。
白话文翻译:
在尘世中我正愁苦老去,今天的相遇让我的眼睛更加明亮。
过去因病无数,现在却鲜有人知。
古老的柏树如今结出新芽,愿在深山与兄长共事。
如果长生真的有缘,我愿随你去到蓬莱仙境。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得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及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有关,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逢吕上山人》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感悟的诗。诗的开头“尘里正愁老”引出了诗人对衰老的忧虑,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疲惫感。随着“相逢眼益明”,诗人似乎在这一瞬间感受到了一种新的希望和视野。接着,诗人提到“从前枉多病”,表明了他曾经历过的种种磨难和痛苦,但如今却鲜有人知晓他的名字,隐喻了隐居生活中的孤独与宁静。
在提到“古柏今收子”时,诗人用古柏的再生来象征生命的延续和希望,暗示即使在深山隐居,也能与兄弟共事,享受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最后一句“愿逐到蓬瀛”则表达了诗人对长生和理想生活的追求,愿意追随志同道合的人,向往仙境般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理想的追求,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长生不老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古柏”象征什么?
a) 痛苦
b) 坚韧与长寿
c) 隐居生活
诗人希望追随谁到蓬瀛?
a) 自己
b) 吕上山人
c) 兄弟
诗中“尘里正愁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虑
c) 无所谓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