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4:45
六年三度过兰溪,总是残春首夏时。
最感横山山上塔,迎人东去送人西。
这首诗的作者在过去的六年中三次经过兰溪,恰逢每次都是在春末夏初的时节。最让我感受到的,是横山顶上的那座塔,它向东迎接来的人,又向西送走离去的人。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自然,受到后世的广泛喜爱。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体现了浓厚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写于杨万里往来于兰溪的过程中,反映了他对这片土地的依恋与感慨。在春末夏初的时节,作者的心情与自然景象交融,表现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
这首诗简洁明了,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杨万里在短短的四句中,描绘了他与兰溪的三次邂逅,每次经过都是在春末夏初的时节,利用这样的时间背景,带出了一种生命的流逝与时光的轮回。尤其是在“最感横山山上塔”一句,塔的意象不仅是地理标志,更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和时间的流动。塔既迎接新来的人,又送走离去的人,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别离,正如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诗中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厚的情感,尤其是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体现了他那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通过四句简练的诗句,杨万里成功地传达了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思考,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生命的无常与珍贵。
杨万里在诗中提到经过兰溪多少次?
诗中“迎人东去送人西”这句话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对比杨万里的《过横山塔下》和王维的《鹿柴》,两首诗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但杨万里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