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0:0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07:51
沙石香丛叶叶青,却因声误得蝉名。
骚人佩处唯荆渚,识者知来遍蜀城。
消得作亭滋九畹,便当入室异群英。
非逢至鉴分明说,汩没人间过此生。
这片沙石生长的香草,绿叶丛丛,然而却因其声音而被误称为蝉。爱好诗词的人佩戴的地方只有荆渚,懂得的人知道它的来源遍布蜀地。若是能在亭子中消磨时光,便可以进入室内,享受与众不同的风雅。若不是恰逢明理的人来分辨清楚,恐怕就会在此生中迷失方向。
作者介绍:李大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创作以诗词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文人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与自然的结合。此时文人雅士多聚集于山水之间,享受清幽的生活。
李大临的《西园辩兰亭和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的追求。诗中以“沙石香丛”开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唤起读者对宁静环境的向往。诗人通过“却因声误得蝉名”揭示了人们对自然的误解,既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也暗示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骚人佩处唯荆渚”一句,强调了文人所向往的雅士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在此,诗人不仅对荆渚的景致表以赞美,更是对文人聚集的认同与对精神家园的向往。接着“消得作亭滋九畹”,在此处,诗人希望能在亭中消磨时光,享受与众不同的风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非逢至鉴分明说,汩没人间过此生”则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辨,强调了明理之人的重要性,若无明鉴,便会在生活中迷失方向。这不仅是对自身的反思,也是对读者的警示,深具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文人生活的描写,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生活中明理与迷失的辩证关系,呈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主要讨论了什么主题?
A. 自然之美
B. 生活误解与明理
C. 文人雅士的聚会
D. 个人孤独
“却因声误得蝉名”中“声”指的是什么?
A. 音乐
B. 自然界的声音
C. 人的谈话
D. 动物的鸣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