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31
白玉委泥沙,燕石竞什袭。
贵贱良有时,凿枘安能入。
习俗信难移,畸人甘独立。
抱璞亦何伤,每病卞和泣。
白玉在泥沙中沉埋,燕石却在竞相争夺。
贵贱之间各有时机,凿与枘又怎么能契合?
习俗的信念难以改变,畸形的人甘愿独立。
抱着璞玉又有什么伤害,难道每次都像卞和那样哭泣?
钮树玉,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意象表达深刻的哲理。
《感兴 其二》创作于清代,背景中隐含了对社会习俗和个人价值的思考,诗人借用玉石的象征,表达了对自身价值的认同与坚持。
《感兴 其二》是通过对比珍贵的白玉与平凡的燕石,展现了价值与地位的差异。首句“白玉委泥沙”,描绘出珍贵之物被埋没的情景,暗示着真正的才华和德行常常不被认可。接着,诗人提出“贵贱良有时”,强调社会地位是有时效的,物质与精神的价值并不总是成正比。
诗中提到的“习俗信难移”,反映了社会对个体的压制,习俗的根深蒂固使得人们难以脱离固定的轨道。最后两句“抱璞亦何伤,每病卞和泣”,诙谐中带着无奈,表达了尽管自身未被认同,但仍然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像卞和那样,尽管遭受误解,仍愿意抱璞自处。
整首诗意蕴深厚,既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也有对个体坚持自我的鼓励,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和对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社会习俗的反思和对个体价值的坚持,强调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我、追求内心的真诚与独立。
意象词汇:
诗中“白玉”象征什么?
a) 平凡
b) 高尚
c) 贫穷
答案:b) 高尚
诗中提到的“习俗信难移”意味着什么?
a) 社会风气变化快
b) 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c) 新思想容易被接受
答案:b) 传统观念难以改变
“抱璞亦何伤”中的“璞”指的是什么?
a) 普通的石头
b) 未被雕琢的玉
c) 价值不高的物品
答案:b) 未被雕琢的玉
《感兴 其二》与屈原的《离骚》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个体对社会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屈原在诗中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相结合,与钮树玉的情感基调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