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兴 其四》

时间: 2025-04-26 03:13:48

诗句

载舟与覆舟,水性本无二。

势成在一激,天道亦人事。

厝火于积薪,安得不熛炽。

处处而守常,纷纷焉足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3:48

原文展示:

感兴 其四
作者: 钮树玉 〔清代〕

载舟与覆舟,水性本无二。
势成在一激,天道亦人事。
厝火于积薪,安得不熛炽。
处处而守常,纷纷焉足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哲理,寓意深刻。诗中提到“载舟”和“覆舟”,说明水的性质是没有区别的,关键在于用水的方式和环境的变化。接着提到“势成在一激”,意思是事物的变化往往由一个小的刺激引发,天道和人事都是如此。后两句中的“厝火于积薪”比喻把火放在干燥的柴薪上,自然会引起大火,强调了积累的危险性。而最后一句则指出,无论在哪里保持常态,纷乱的事情根本无法依靠这种常态。


注释:

  1. 载舟与覆舟:比喻水的性质是相同的,既能载舟也能覆舟,暗指环境与人事的关系。
  2. 水性本无二:水的性质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3. 势成在一激:局势形成在某个小的刺激之后,暗示变化的潜在性。
  4. 天道亦人事:自然法则与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5. 厝火于积薪:把火放在堆积的柴薪上,形容危险的积累。
  6. 安得不熛炽:怎么可能不引发大火呢。
  7. 处处而守常:到处保持常态,强调稳定性。
  8. 纷纷焉足恃:形容错综复杂的事情,不能依靠常态来解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钮树玉,清代诗人,因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受到后人的推崇。他的诗歌多关注哲理和人生,语言简练而富有寓意。

创作背景:

《感兴》系列诗作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迁、人生哲学的思考,特别是对人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此诗写于清代时期,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使得作者更加关注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的原因。


诗歌鉴赏:

《感兴 其四》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自然法则与人事关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以“载舟与覆舟”引入,揭示了水的双重性,象征着环境对人的影响。水本无二,但在不同的环境下却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折射出社会的复杂与变化。

接下来的“势成在一激”则强调了微小的变化能够引发巨大的结果,表达了一种对变化的敏感与警觉。在时代变迁、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这种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接着“厝火于积薪”一语,通过生动的比喻突出积累的潜在危险,警示人们在环境中要时刻保持警惕。

最后两句“处处而守常,纷纷焉足恃”则是对人们安于现状的反思,指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单靠常态是远远不够的。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载舟与覆舟:比喻水的性质是双面的,暗示环境的影响。
  2. 水性本无二:强调水的本质没有好坏。
  3. 势成在一激:小的刺激可以形成大的变化。
  4. 天道亦人事:自然法则与人的行为是相互关联的。
  5. 厝火于积薪:积累的危险,警惕潜在的风险。
  6. 安得不熛炽:强调危险的必然性。
  7. 处处而守常:到处保持常态,反思安于现状的危险。
  8. 纷纷焉足恃:形容复杂的局势,不可依赖常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载舟与覆舟”比喻环境的双重性。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排比:如“处处而守常,纷纷焉足恃”,形成对比,强调观点。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事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在复杂的环境中,必须时刻警惕潜在的变化,保持对事物本质的洞察与反思。


意象分析:

  • :象征环境和变化。
  • :代表人处于环境中的状态。
  • 火与薪:象征潜在的危险和积累的风险。
  • 常态:代表一种稳定的状态,反映对安逸的警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载舟与覆舟”中的“载舟”与“覆舟”分别象征什么?

    • A. 水的性质
    • B. 人的行为
    • C. 环境的影响
  2. “势成在一激”的意思是:

    • A. 小的变化可以引发大的结果
    • B. 势头已经形成
    • C. 变化是必然的
  3. 诗中警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A. 要保持常态
    • B. 积累的危险性
    • C. 追求变化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钠树玉的《感兴 其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前者注重环境与人事的关系,而后者则强调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体验,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以上为《感兴 其四》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甘露寺多景楼 橙子 醒心亭记 赏南枝 寄欧阳舍人书 墨池记 流河驿 杂咏 见远亭 春游值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珠还合浦 比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屮字旁的字 丹霄路 契合金兰 不知痛痒 贤侯 采字头的字 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特肩 矛字旁的字 包含戈的词语有哪些 商风 三亲四眷 一棍子打死 切问近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