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中秋前一日雨中泛舟诣学耕堂晤黄荛圃即题其梅花吟卷 其二》

时间: 2025-04-26 02:49:09

诗句

画里寒香尚未残,清词娓娓出吟坛。

维摩灭度洪崖逝,从此春山不忍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9:09

原文展示

中秋前一日雨中泛舟诣学耕堂晤黄荛圃即题其梅花吟卷 其二
作者: 钮树玉 〔清代〕

画里寒香尚未残,清词娓娓出吟坛。维摩灭度洪崖逝,从此春山不忍看。

白话文翻译

在画中,梅花的寒香还未消散,清丽的诗句如涓涓细流般从吟坛流出。维摩诘的灭度已如洪崖般逝去,从此春山再也无法忍受观看。

注释

  • 寒香:指梅花的香气,清冷而幽远。
  • 清词:指清新优雅的诗句。
  • 维摩:维摩诘,是佛教中著名的菩萨,其灭度指的是他的圆寂。
  • 洪崖:形容维摩灭度的壮观景象。
  • 春山:象征美好的春天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钮树玉,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著称,常常在诗中融入佛教思想,表现出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中秋前夕,诗人在雨中泛舟,情景交融,诗意由此而生。通过描绘梅花和自身的感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梅花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感悟。开头的“画里寒香尚未残”,不仅描绘了梅花的清香,还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用“清词娓娓出吟坛”来表现自己的创作灵感,似乎在说,梅花的香气激发了他的诗情。接下来的“维摩灭度洪崖逝”,则是一个转折,诗人通过维摩的圆寂,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最终演化为“从此春山不忍看”的绝望,似乎在表达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与惋惜。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梅花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里寒香尚未残”:在画中,梅花的香气依然清新,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
  • “清词娓娓出吟坛”:诗人用优美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情感,仿佛是在吟唱。
  • “维摩灭度洪崖逝”:借用维摩诘的圆寂,暗示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 “从此春山不忍看”:因对美好事物的失去而感到无奈与绝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维摩灭度洪崖逝”用洪崖比喻维摩的灭度,增强了表现力。
  • 对仗:诗句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梅花和维摩的意象,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美好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和美好,也代表着清冷的高雅。
  • 春山:象征着生机与希望,然而在诗中却因失去而不忍直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香”指的是什么?
    A. 梅花的香气
    B. 竹子的清香
    C. 玫瑰的芬芳

  2. 维摩灭度的意义是什么?
    A. 生命的延续
    B. 生命的消逝
    C. 生命的快乐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钮树玉的《中秋前一日雨中泛舟》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命无常的感慨,但钮树玉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观察,而杜甫则更具社会历史背景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芗林后人 赠李丹上 赠九华李丹士 赠东庵约老 岳麓书院 雨中 又寄 永春路 移官南浦作 一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而字旁的字 渴而掘井 羊撞篱笆 穴宝盖的字 书案 小刻 用间 香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三角函数 骨字旁的字 矖目 研精殚思 半天朱霞 三下五除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