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9:31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
作者:黄庭坚 〔宋代〕
头白书林二十年,
印章今领晋山川。
紫参可掘宜包贡,
青铁无多莫铸钱。
劝课农桑诚有道,
折冲樽俎不临边。
要知使者功多少,
看取春郊处处田。
作者在书林中已经度过了二十年,今天终于领到了去晋地的印章。关于紫参的种植,应该包好贡品;而青铁资源不多,最好不要铸造钱币。劝导大家认真耕作和桑蚕生产是有道理的,虽然不在宴会中功劳显赫,但也值得尊重。要想知道使者的功劳有多少,就要看春天田野里的丰收。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苏黄”派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书法和深邃的诗歌著称。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受到了李白、杜甫的影响,尤擅长咏怀抒情,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是黄庭坚为朋友顾子敦即将赴河东任职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仕途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耕作与贡品,显示了作者对农事的重视与官员责任的理解。
黄庭坚的《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通过对个人经历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开篇便以“头白”引入,便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的成长,书林二十年的经历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学识与才能的积累。接下来的几句提到“紫参”和“青铁”,不仅是对物质的考虑,更是对官职与责任的审视,提醒去官者要关注民生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劝课农桑诚有道”一句,显示了诗人对农业的重要性和对民生的关心,反映出宋代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同时,“折冲樽俎不临边”表达了诗人对高官厚禄的淡泊追求,强调了实际贡献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则是对友人的寄语,劝诫其关注实际成效,以田地的丰收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这种对生活的务实态度,体现了黄庭坚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整首诗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强调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务实的态度,融入了对农业与民生的深刻理解,体现了黄庭坚作为一个文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
诗人提到的“青铁”指的是什么?
A. 青色的铁矿
B. 青色的铜矿
C. 青色的金属
D. 青色的铅
在诗中,诗人提到的“劝课农桑”强调了什么?
A. 重视商业
B. 重视农业
C. 重视文化
D. 重视教育
“头白书林”中“头白”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年长
C. 学识
D. 财富
答案:1. A 2. B 3. B
杜甫的《春望》与黄庭坚的诗相比,杜甫的诗更加直接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而黄庭坚则更注重个人的社会责任与务实态度。
解读:两位诗人都关心社会与民生,但黄庭坚的写法更为含蓄,通过对话的方式传达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农业的重视,而杜甫则以情感渲染为主,直白而真切地表达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