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9:46
曲江春水满,北岸掩柴关。
只有僧邻舍,全无物映山。
树阴终日扫,药债隔年还。
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
曲江的春水已经涨满,北岸的柴门被掩盖在水中。
只有邻近的寺庙中有僧人居住,四周没有任何的山影映照在水面。
树荫下整日扫荡,欠下的药债要等到隔年才能还清。
我仍然记得那个寒冷的夜晚,听琴声在竹屋和寒灯之间飘荡。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物质生活的疏离。在唐代,隐士文化盛行,许多诗人追求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贾岛,字阮籍,号志道,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独特的意境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贾岛隐居生涯,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反映了他身处的社会环境与个人内心的孤独感。
《寄钱庶子》通过描绘春水涨满的曲江河,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意境。诗中的环境描写生动而细腻,曲江的春水、柴门的掩映,以及僧舍的孤寂,都传递出一种生活的清冷与疏离感。诗人用“树阴终日扫”来表现生活的单调与乏味,似乎在暗示着他在隐居生活中对于人世间繁华的淡漠。同时,药债的提及,暗示了诗人生活中的困扰与无奈。
在此背景下,最后两句“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温暖回忆,琴声与寒灯的映衬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中的美好,尽管生活艰难,仍有宁静的时刻让人铭记。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悟,展现了在清冷环境中人内心的温暖与宁静。
诗词测试:
“曲江春水满”中,春水的景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繁华
B. 荒凉
C. 宁静
D. 扰攘
诗中提到的“药债”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困扰
C. 生活的乐趣
D. 生活的安逸
最后两句“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与无奈
B. 温暖与美好
C. 失落与悲伤
D. 忧虑与烦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但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贾岛的《寄钱庶子》则更着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两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表现方式和情感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