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殷侍御赴同州》

时间: 2025-05-04 11:55:11

诗句

冯翊蒲西郡,沙冈拥地形。

中条全离岳,清渭半和泾。

夜暮眠明月,秋深至洞庭。

犹来交辟士,事别偃林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55:11

原文展示:

送殷侍御赴同州
冯翊蒲西郡,沙冈拥地形。
中条全离岳,清渭半和泾。
夜暮眠明月,秋深至洞庭。
犹来交辟士,事别偃林扃。

白话文翻译:

《送殷侍御赴同州》这首诗描绘了殷侍御前往同州的情景。冯翊在蒲西郡,沙冈环绕着这片土地。中条山与岳山隔离,清渭河与泾水交汇。夜幕降临时,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秋天深沉,洞庭湖的水波荡漾。即使前路分离,仍然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临别之时,心中感慨万千。

注释:

字词注释:

  • 冯翊:古地名,今属陕西省。
  • 沙冈:沙土堆积的高地。
  • 中条:山名,位于今山西省。
  • 清渭、泾:河流名,清渭河流经陕西,泾河流经陕西和甘肃。
  • 眠:此处意为“在月光下安眠”。
  • 交辟士: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偃林扃:指静谧的树林,扃指门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中条”和“清渭”、“泾”,均为著名的自然景观,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字阮籍,号意溪,唐代诗人,以其严谨的诗风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感受,风格清新且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贾岛的友人殷侍御即将赴任同州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离别的惆怅。在社会动荡的唐代,友谊显得尤为珍贵。

诗歌鉴赏:

《送殷侍御赴同州》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整体结构严谨,意象丰富。诗的开头描绘地理位置,展现了贾岛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感慨。在诗的中段,作者以“夜暮”与“明月”相对,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友谊的珍贵。秋深至洞庭,传达了一种深邃的思念,象征着离别后的孤独与思索。最后,提到“犹来交辟士”,表达了尽管离别,但友谊依然存在,令人倍感温暖。

诗中有丰富的自然意象,如“明月”、“秋深”等,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未来的思考。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体现了贾岛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冯翊蒲西郡,沙冈拥地形。”:开篇即点明地点,冯翊的地域特点为后文友人出行做铺垫。
  • “中条全离岳,清渭半和泾。”:描绘山水的分隔与交融,象征着友人将要离开的双重情感。
  • “夜暮眠明月,秋深至洞庭。”:夜晚的明月照耀着,象征着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洞庭湖的深秋则暗示离别的沉重。
  • “犹来交辟士,事别偃林扃。”:尽管离别,友谊依旧,抒发了离别时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色比喻人生中的离别与思念。
  • 对仗:如“夜暮眠明月,秋深至洞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离别的感伤,体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秋深:暗示离别的沉重与思索。
  • 洞庭:代表自然的浩瀚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冯翊”指的是哪个地区?
    A. 陕西
    B. 山西
    C. 河南
    答案:A

  2. 诗中“犹来交辟士”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祝福
    B. 对友人的怨恨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A

  3. “夜暮眠明月”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
    A. 早晨
    B. 傍晚
    C. 午夜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贾岛的送别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但贾岛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融合,而王之涣则偏重于壮阔的景象与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踏莎行(政和丙申九江道中) 踏莎行 夏情 踏莎行 踏莎行 踏莎行 读晦窗诗词感而填词一曲以赠 踏莎行 和昂若词 踏莎行 烧庵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一 闺怨 踏莎行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倒八字的字 通房 引避 酋渠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里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救人须救彻 抹衣 野人献芹 白字旁的字 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門字旁的字 锋芒毛发 自郐以下 人云亦云 妆域 包含嚼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