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2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1:26:20
童稚苦相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小孩子们苦苦地问我,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和谁在争夺时光呢?难道换来的是鬓边的白发吗?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诗中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在古代诗词中常见,类似的情感在王维的“少年行”中也有所体现。
赵嘏(约 903-970),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官职,作品多为五言律诗,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作于唐代,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受到家庭和时间流逝的双重压力,反映出对人生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
《到家》通过对孩子们询问归来缘由的描写,生动展现了家庭的温暖和归属感。孩子们的无邪与纯真,反映出诗人心中的愧疚与无奈。诗中“争岁月”的提问,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忧虑与反思。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许多人都在拼命追逐事业与目标,却常常忽视了家庭的温暖和陪伴。诗人用“赢得鬓边丝”来形象化时间对人的影响,暗示着人生的无奈和白头的到来。在这一点上,诗人不仅仅是在自我反思,也是在提醒读者珍惜时间和身边的人。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读后令人深思,产生共鸣。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庭温暖的珍视。诗人在反思人生的同时,也向读者传达了珍惜时间与亲情的重要性。
诗中“童稚”指的是: A. 老人 B. 年幼的孩子 C. 青年
诗人感叹归来晚的原因是: A. 工作太忙 B. 路途遥远 C. 与时间争夺
“赢得鬓边丝”中的“丝”是指: A. 白发 B. 青丝 C. 头发
赵嘏的《到家》与王维的《少年行》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王维更侧重于年轻时的无忧无虑与生命的短暂,而赵嘏则更强调家庭和归属感,以及对时光的反思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