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8:46
感遇十二首 其九
作者: 张九龄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皇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在寂静的夜晚,我独自抱着自己的影子吟唱,谁能听到我的叹息呢?那位美人正身处异地,庭院里的树木隐含着幽深的色彩。白云使我感到忧愁,因为它不可见;而沧海之上,飞翔的鸟儿没有翅膀。若是凤皇有朝一日降临,那么竹花也可以用来食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长风,唐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他为人谦和,才华横溢,曾任宰相,致力于国政改革。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结合,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感遇》系列诗作是张九龄在仕途或人生遭遇困境时所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写于他人生的某一低谷期,反映了他对人事变迁和理想的思考。
《感遇十二首 其九》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的诗,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独自吟唱,体现了他的孤独与无奈。首句“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通过“抱影”这一形象,展现出身处孤寂之中的诗人,仿佛与自己的影子为伴,叹息无人问津,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和对世事的无奈。
接下来,诗人提到“美人适异方”,通过对美人的思念,映射出他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庭树含幽色”则描绘出诗人所处环境的宁静与幽深,暗示着他内心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诗人在此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未知未来的迷茫,白云的不可见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沧海飞无翼则暗示着他对理想的追求却感到无能为力。
最后一句“凤皇一朝来,竹花斯可食”,以凤皇的出现作为希望的象征,意味着如果能有美好的事物降临,则生活中原本不可得的美好也许会变得触手可及。整首诗结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意象,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孤独、思念为主线,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希望的光芒,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抱影”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美人适异方”中的“异方”指的是什么?
诗中“凤皇一朝来”暗示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