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8:4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8:45:51
作者: 沈与求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艇子掠岸行,水瘦不濡尾。
狂飚振疏蓬,猎猎鸣两耳。
十篙八九褪,逆势何乃尔。
野芡伺吾间,回梢哆利觜。
亦有芰浮角,一一肆轻鄙。
初欲事幽寻,解缆出疏苇。
乘流觅清浅,濯缨助深喜。
事有大不然,移顷未离咫。
安得望蓬莱,巨舰破潮起。
征帆驾长风,一日三万里。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泛舟的经历。小船在岸边滑行,水面很瘦,船尾未曾沾湿。狂风吹动着稀疏的蓬草,耳边发出猎猎的风声。十根桨摇动着,逆着风浪何其艰难。水边的野芡等待着我,回头时看见它的细尖。还有浮萍在水面,轻轻蔓延着。起初我想探索幽静的地方,解开缆绳驶出稀疏的芦苇。顺着水流寻找清浅之地,洗净缨带,心中愉悦。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转瞬之间未能离开近处。如何能渴望蓬莱仙境,巨舰在潮水中破浪而起?征帆乘着长风,一天能行三万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沈与求,宋代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洒脱,常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沈与求泛舟时,表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
这首诗以泛舟为起点,生动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心之间的互动。开头几句通过“艇子掠岸行”、“水瘦不濡尾”等描写,展现了船行的轻盈与水面的清澈,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接下来提到“狂飚振疏蓬”,将风声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动感和紧迫感,反映出诗人逆风而行的艰难。
“初欲事幽寻,解缆出疏苇”一句,体现了诗人对幽静生活的追求,意图寻找心灵的宁静。而“安得望蓬莱,巨舰破潮起”则表现了心中对理想境界的渴望,形成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深度。
最后一句“一日三万里”,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夸张表达,传达出诗人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整首诗兼具写景与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宋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以及对逆境中坚持努力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艇子掠岸行”中的“掠”是什么意思?
“安得望蓬莱”中的“蓬莱”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狂飚”主要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