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9:09
疾风吹雨回江城,櫓牙呕哑潮欲平。
客居喜无人事撄,相与环坐临前楹。
眼中水怪状莫名,出没沙觜如浮罂。
复如缁笠绝两缨,浑沌七窍俱未形。
块然背负群虾行,嗟其巧以怪自呈。
凝目戄视相将迎,老渔旁睨笑发声。
曰此水母官何惊,江流如奔绝沧瀛。
潮汐往来月为程,藏纳众污无满盈。
浮埃沉滓溷九清,结成此物宜昏盲。
使虾导迷作双睛,乃能接迹蚌与蛏。
亦犹巨蛩二体并,离则无目为光精。
江天八月霜叶鸣,罟师得虾供水征。
水母弃掷罗纵横,试令收拾输庖丁。
绛礬收涎体纡萦,飞刀镂切武火烹。
花甆饤饾粲白英,不殊冰盘堆水晶。
稻醯齑寒芼香橙,入齿已复能解酲。
遣渔止矣勿复评,嗟哉此性愚不更。
定矜故态招三彭,且摩枵腹甘藜羹。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9:09
钱塘赋水母
作者: 沈与求〔宋代〕
疾风吹雨回江城,櫓牙呕哑潮欲平。
客居喜无人事撄,相与环坐临前楹。
眼中水怪状莫名,出没沙觜如浮罂。
复如缁笠绝两缨,浑沌七窍俱未形。
块然背负群虾行,嗟其巧以怪自呈。
凝目戄视相将迎,老渔旁睨笑发声。
曰此水母官何惊,江流如奔绝沧瀛。
潮汐往来月为程,藏纳众污无满盈。
浮埃沉滓溷九清,结成此物宜昏盲。
使虾导迷作双睛,乃能接迹蚌与蛏。
亦犹巨蛩二体并,离则无目为光精。
江天八月霜叶鸣,罟师得虾供水征。
水母弃掷罗纵横,试令收拾输庖丁。
绛礬收涎体纡萦,飞刀镂切武火烹。
花甆饤饾粲白英,不殊冰盘堆水晶。
稻醯齑寒芼香橙,入齿已复能解酲。
遣渔止矣勿复评,嗟哉此性愚不更。
定矜故态招三彭,且摩枵腹甘藜羹。
疾风吹雨,江城的潮水渐渐平静。
身在异乡,喜欢无人打扰,和朋友围坐在屋前的柱子下。
眼前的水怪形状奇特,出没于沙滩边,如同浮动的罂粟。
又如黑色的斗笠,两个缨子被切断,浑沌未形。
它背负着成群的虾子游动,让人感叹这怪物的巧妙呈现。
凝视着它,它也回头与我相遇,旁边的老渔夫微笑着发声。
他说:“这水母有什么值得惊讶的?江水奔流,仿佛绝去沧海。”
潮汐来去,月亮如行程,藏纳着众多污秽,却从未满盈。
浮尘沉淀,混杂着清澈的水,形成这个物体,令人昏盲。
让虾子引导,迷失双眼,才能接触到蚌与蛏。
这就像两种巨大的昆虫,分开后无光明可见。
江天八月,霜叶在鸣叫,渔夫捕虾以供水上征途。
水母被捕捞,试图整理送入厨房。
用绛礬提取水母的体液,刀具飞快切割,武火烹煮。
美食如花般盛开,洁白如冰盘上的水晶。
稻米醋、鱼肉、香橙,入嘴后能解酒醉。
渔夫们停止了捕鱼,不要再评说,
唉,这种性情愚钝而未曾改变。
只顾炫耀旧态,招来三彭,且摩拌着肚子里的甘藜羹。
本诗所提到的“水母”是一种海洋生物,古代文人常用其作比,象征神秘和异样的风景。诗中提到的渔夫与水母的关系,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诗人通过描绘水母的特性,传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沈与求,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常运用细腻的描写和奇特的意象。
此诗创作于江南水乡,诗人作为客居之地,目睹了江流的潮汐变化和水母的奇特,触发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钱塘赋水母》是一首充满了自然气息与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水母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景和生命的奇妙。诗人在面对水母时,既感到惊奇又不乏思考,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索。
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疾风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江水逐渐平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将视线聚焦于水母,这种神秘的生物在诗人的眼中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生命奇迹的象征。
在描写水母的形态时,诗人用“块然背负群虾行”展现了水母的灵动与美丽,同时也暗含了生物间的微妙关系。诗人通过对水母的观察,延伸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深刻道理。
诗的最后几句,诗人在享受水母美味的同时,也感叹了人性的愚钝,呼唤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活和自然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水母的细腻描写,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诗人用水母的奇特形态象征自然的神秘与生命的无常,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与探索。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水母”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绛礬”用于____。
判断题:诗人对水母的态度是惧怕。(对/错)
《庐山谣》与《钱塘赋水母》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倾向于表现山的雄伟壮丽,而后者则细致入微,着重于水的神秘与生物的奇特,体现出两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