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4:26
憩淮上观公法堂
作者:孟郊
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
自悲道路人,暂宿空闲堂。
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
高僧积素行,事外无刚强。
我有岩下桂,愿为炉中香。
不惜青翠姿,为君扬芬芳。
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
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
明日还独行,羁愁来旧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孤独的心情。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让人感到日子短暂,而静谧中却意识到岁月的漫长。作者为自己在旅途中感到悲伤,暂时寄宿在这空旷的法堂中。孤零零的蜡烛映照着清晨,轻纱的头巾遮掩了光辉。高僧以其高尚的品德而闻名,超脱世俗的刚强。我在山下有桂花,愿意为炉中香料而奉献。不惜美丽的姿态,只为能让你闻到芬芳。淮水清澈而不污,汴水则显得混浊。让我用琉璃般的心意,装点这芙蓉的诗章。明天我将再次独自行走,心中愁绪如旧。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河南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孟郊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的批判,风格多样,善于用清新的意象表达复杂的情感。
本诗创作于孟郊的游历途中,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淮上观公法堂是一个清净的地方,作者在这里品味人生,感受时间的流逝。
《憩淮上观公法堂》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日月交替的观察,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开头两句“动觉日月短,静知时岁长”直接点明了主题,从外在的变化到内心的感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自己置身于空闲的法堂,孤独的环境映衬出他的内心世界,显得格外沉重与孤独。
“孤烛让清昼,纱巾敛辉光”,一方面描绘了孤独的场景,另一方面也传达了一种安静与宁和的氛围。诗中提到的“高僧积素行”则体现了对高尚品质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像桂花那样,为他人带来芬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性描写,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志向和对人生的思索,深刻而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时间、内心追求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品德的向往,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中提到的“高僧”是指什么?
“我有岩下桂”中的“桂”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哪种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