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子》

时间: 2025-04-29 20:29:59

诗句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29:59

原文展示

游子
作者:孟郊 〔唐代〕

萱草生堂阶,
游子行天涯。
慈亲倚堂门,
不见萱草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游子在外漂泊的思乡之情。诗中描绘了母亲在堂前等待游子的情景,萱草的生长象征着母亲的思念,但游子却远在天涯,无法与母亲相见。

注释

字词注释

  1. 萱草: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母亲。
  2. 堂阶:指家中的台阶,象征着温暖的家庭。
  3. 游子:在外漂泊的人,通常指离开家乡的人。
  4. 慈亲:慈爱的母亲。
  5. :依靠,靠着。
  6. 不见:看不见,未能相聚。
  7. 萱草花:萱草的花,象征着母亲的思念。

典故解析
“萱草”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象征母亲,传说中,萱草有忘忧的功效,诗人用此意象来表现母亲对游子的深切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浪淘,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脱俗和情感真挚著称,特别是在表现离愁别绪和对母亲的思念时,常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孟郊年轻时,他在外求学或游历,经历了许多艰辛,内心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与愧疚,因此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游子》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诗中利用简单的语言和朴素的意象,深刻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情感。在首句“萱草生堂阶”中,诗人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萱草的生长象征着母亲的关爱与思念。接着,“游子行天涯”则呈现出游子在外的漂泊与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句“慈亲倚堂门”,描绘出母亲在家门口等待游子的情景,体现出母亲的盼望和无奈。而最后一句“不见萱草花”则是对游子与母亲相见无望的感慨,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简单事物的描写,揭示了母爱与游子之间的情感纽带,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萱草生堂阶:萱草在家中台阶上生长,暗示着母亲的关心和思念。
  2. 游子行天涯:游子在外漂泊,远离家乡,表达了孤独和无奈。
  3. 慈亲倚堂门:母亲在家门口倚靠,等待游子的归来,表现出母亲的关切与焦虑。
  4. 不见萱草花:母亲虽有萱草,却看不到游子的归来,象征着对游子的无尽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萱草与母亲的关系,形成了鲜明的意象对比,表达了游子与母亲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游子的思乡情和母爱的伟大,揭示了家庭与游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表现出对亲情的眷念和对游子生活艰辛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萱草:象征母爱,寄托思念之情。
  2. 堂阶:代表温暖的家庭环境。
  3. 游子:象征在外漂泊的人,体现孤独与思念。
  4. 慈亲:表现母亲的慈爱和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萱草”象征什么?
    A. 游子
    B. 母亲
    C. 家庭

  2. 诗中“游子行天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无奈

  3. “慈亲倚堂门”中的“倚”是什么意思?
    A. 依靠
    B. 拒绝
    C. 离开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春望》——杜甫:表现对国家与亲人的关切。

诗词对比

  • 孟郊的《游子》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均表达了思乡情,但《游子》更侧重于母子之情,而《九月九日》则更多描绘兄弟之情。两者都体现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孟郊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 赵郎中见和戏复答之 黄精鹿 和王晋卿送梅花次韵 癸丑春分后雪 常山赠刘鎡 和孔密州五绝 其五 堂后白牡丹 送钱穆父出守越州绝句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人有庆 单耳刀的字 包含闲的词语有哪些 游尘土梗 历开头的成语 逼并 诡怪 成年累月 韦字旁的字 金锭 音字旁的字 包含宠的成语 陗壍 比字旁的字 平易近人 湘东一目 耳刀旁的字 包含斾的词语有哪些 家烦宅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