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3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39:16
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
道险不在山,平地有摧輈。
河南又起兵,清浊俱锁流。
岂唯私客艰,拥滞官行舟。
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
忽然两鬓雪,同是一日愁。
独寝夜难晓,起视星汉浮。
凉风荡天地,日夕声飕飗。
万物无少色,兆人皆老忧。
长策苟未立,丈夫诚可羞。
灵响复何事,剑鸣思戮雠。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国家动荡、社会动乱的背景下,感受到的深沉忧虑与无奈。杀气并非来自边疆,而是笼罩在整个中国的秋天;险道并非在高山,而是在平坦的土地上,战火又在河南燃起,混浊的局势使得人心惶惶。难道仅仅是个人的遭遇艰难?连官员的行舟也被阻滞,何况我这远离家乡的人。时光流逝,白发渐生,愁苦似乎没有尽头。夜深人静时,难以入眠,仰望星空,感受到深远的孤独与无助。凉风吹拂天地,日夜更迭,万物似乎都失去了色彩,人人都充满忧虑。若是长远的计划尚未成型,身为男子汉实在是可耻。再听那剑鸣声,心中唯有戮力复仇的思绪。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诗中所表述的国家动乱、个人遭遇艰难,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不安,尤其是当时的藩镇割据与战乱频仍,给作者带来了深切的忧虑与思考。
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诗人,字东野,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是“诗豪”之一,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而闻名。孟郊在政治上不太顺利,仕途坎坷,经历了多次科举失败,直到晚年才得以担任小官职。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杀气不在边》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国家局势动荡,民间战乱不断,导致士人普遍感到忧虑与苦闷。孟郊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杀气不在边》是一首深具社会关怀和个人情感的诗作。开篇即以“杀气不在边”引入,表明作者对国家动荡的敏感,杀气并非来自边疆,而是无处不在,暗示着社会的不安。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险道、战乱,展现出平民百姓的苦难。尤其是“河南又起兵”,生动描绘了当时地方割据和民间起义的现状,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忽然两鬓雪”深刻反映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情与沧桑,个人虽在夜深人静中思索,却难以找到出路。星空的描绘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呈现,更是诗人内心孤独感的象征。随着“万物无少色,兆人皆老忧”,诗人进一步引申出对社会的深刻批判,表达了对未来的失望与对现状的无奈。
最后两句“长策苟未立,丈夫诚可羞”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自省,直白地表达了对男子汉应有担当的追求,反映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对理想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国家动荡、个人命运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的无奈。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以及对理想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悲壮而又深沉的情感。
诗中“杀气不在边”,意指什么?
A. 战争来自边疆
B. 战争弥漫整个国家
C. 战争不再发生
D. 和平的到来
“岂唯私客艰”中“私客”指代谁?
A. 官员
B. 普通百姓
C. 诗人
D. 战士
诗中提到的“河南又起兵”反映了什么?
A. 经济繁荣
B. 战乱频仍
C. 人民安居
D. 社会和谐
孟郊《杀气不在边》与杜甫《春望》的对比:
两首诗都反映了动乱时期的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但孟郊的诗更强调个人在动荡中孤独无助的感受,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亡与百姓的苦难。孟郊的诗风格更为豪放激昂,情感深沉;杜甫则体现出一种沉重的社会责任感与人道关怀。两者在主题上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