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0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07:24
赋得清秋落叶
作者: 徐渭 〔明代〕
白帝乘秋秉素蜺,
青娥挟露弄风威。
荣枯不敢违天意,
摇落偏当寄客衣。
大漠霜凄随角散,
孤城月白伴砧飞。
镜中不久繁桃李,
愁杀秦川织锦机。
白帝(指秋天)驾着秋风,捧着洁白的云朵,
青娥(指月亮)带着露水,威风凛凛地舞动着。
花的盛衰不敢违背天意,
飘落的叶子恰好落在寄居者的衣衫上。
大漠的霜寒让号角声显得凄凉,
孤独的城里,明亮的月光伴随着砧板的敲打声。
镜子中不久将显现繁盛的桃李,
这让人愁苦的秦川似乎在织锦机上不停地运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亦擅长书法。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以“狂放”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秋时节,正值万物凋零,诗人借秋天的景象表达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忧伤。
《赋得清秋落叶》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徐渭通过清秋的自然景象,传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用“白帝”和“青娥”描绘出一种清冷的季节氛围,既有动态的风与露,又有静态的白云,生动展现了秋天的特点。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感叹自然的变化与人的流浪,体现了对荣枯的无奈,强调了人无法违抗自然法则的悲哀。尤其是“摇落偏当寄客衣”一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根之感,寄居他乡的心情愈加显著。
“大漠霜凄随角散”描绘了秋季萧瑟的景象,孤城的月光映衬着寂寞的生活,砧板声响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辛。而最后两句则通过镜中桃李的繁盛与秦川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徐渭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波动与思乡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落叶,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哲理,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白帝”指代哪个季节?
“青娥”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秦川”指的是哪个地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