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4:01
狐裘
作者: 徐渭 〔明代〕
狐裘赊去止三金,大海投鱼两岁沈。
鹰马趁风嫌未急,檐阶负日苦长阴。
歌闻未必如金石,肘见真应捉领襟。
犹喜雪宵看信国,发冲冠顶汗淋淋。
这件狐裘借出去却只值三两黄金,像大海投放鱼饵却沉没了两年。
鹰和马在风中追逐,却是不急于一时,屋檐下的台阶在阳光下却总是阴沉。
歌声传来未必能像金石那样坚固,肘部所见的真相应该抓住衣襟。
我依然喜欢在雪夜里观看信国,头发凌乱地冲冠,汗水淋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以狂放、豪迈见长,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徐渭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思考。诗中通过狐裘和歌声的描写,表达了对财富与名声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狐裘》一诗透过对狐裘的借贷和对歌声的反思,展现了徐渭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开头两句以狐裘和大海投鱼的比喻,指出奢华的代价和付出后的虚无,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鹰马在风中追逐的无穷追求,以及檐阶的阴暗,暗示了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挫折与失落。后两句表达了对歌声的怀疑和对真相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最后一句则回归到个人情感,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依然在雪夜中寻找信仰与希望。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巧妙,内容上也反映了徐渭复杂的情感世界,足见其文学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财富、名声的思考,强调对真实与内心情感的追求,展现了徐渭作为一个文人面对社会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狐裘”象征什么?
“鹰马趁风嫌未急” 中的“鹰马”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歌闻未必如金石”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渭的《狐裘》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对物质与追求的反思,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了离别与友情的情感。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但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全面解析《狐裘》这首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深刻的意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