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林先生迁教泷水》

时间: 2025-04-24 03:07:34

诗句

特将一铎岭南行,水郭山邮路几程。

方为郡人教弟子,又从海国领诸生。

石中鸲鹆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

莫以遐荒频作念,古来谁不重端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07:34

诗词名称: 林先生迁教泷水

作者: 徐渭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特将一铎岭南行,水郭山邮路几程。
方为郡人教弟子,又从海国领诸生。
石中鸲鹆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
莫以遐荒频作念,古来谁不重端城。

白话文翻译:

特别为了前往岭南,经过水边和山路,不知要走多少路程。
我此行是为教导郡里的学生,又从海国带来了许多学生。
石头里的鸲鹆在泥水中飞溅,帐篷里桄榔树在夏天显得格外清凉。
不要因为遥远的荒野而频频牵挂,古往今来,谁不重视这座端城。

注释:

  • :古时指钟声或敲击声,这里指一种行旅的感觉。
  • 郡人:指地方的百姓或学生。
  • 海国:指海边的国度,可能暗指东南沿海的地区。
  • 桄榔:一种热带植物,通常在夏天生长。
  • 端城:指重要的城市或城镇。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字子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风奔放,常以个人情感为主,他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风格。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徐渭迁至泷水时,他在岭南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表达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徐渭的《林先生迁教泷水》以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对故乡的眷恋。全诗以“特将一铎岭南行”开篇,强调了迁教之路的艰辛与不易。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沿途的自然景象,如“石中鸲鹆”和“帐里桄榔”,传达出一种清新与生动的气息,表现了他对新环境的热爱与适应。最后的两句则是对遥远生活的思考,提醒人们不要因身处偏远而忘记心中的责任与理想。整首诗结构严谨,用词考究,既有自然描写的生动,又有情感流露的深刻,展现了徐渭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和对教育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特将一铎岭南行”:特别选择了去岭南的旅程,暗示着对教育的使命感。
    2. “水郭山邮路几程”:强调旅途的遥远和艰辛。
    3. “方为郡人教弟子”:明确了迁教的目的。
    4. “又从海国领诸生”:显示诗人对学生的重视,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
    5. “石中鸲鹆当泥迸”:描绘自然景象,生动形象。
    6. “帐里桄榔入夏清”:展现夏日的清凉与舒适。
    7. “莫以遐荒频作念”:劝诫人们不要因地理的偏远而失去信心。
    8. “古来谁不重端城”:总结道理,强调历史上人们对城市的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教育工作者的辛劳。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新环境的适应与对故土的眷恋,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鸲鹆:象征自由与生机。
  • 桄榔:象征夏日的宁静与悠闲。
  • 端城:象征文化与教育的重心。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海国”主要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西北地区
      • B. 东南沿海地区
      • C. 中原地区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方面展开?
      • A. 自然描写
      • B. 教育与责任
      • C. 个人情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作品相比,徐渭的诗更注重教育和人生的责任感,而王维则更加强调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归宗长老道贤 和李天麟秋怀五绝句 晓晴发黄杜驿二首 送黄仲秉少卿知泸州二首 其二 又和闻蛙 九月十日同尤延之观净慈新殿 雨霁幽兴寄张钦夫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 跋余伯益所藏张钦夫书西铭短纸二首 清晓湖上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死而无怨 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石菌 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隹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皎阳似火 阖第光临 止沸益薪 践土食毛 烧卖 旡字旁的字 笨嘴笨舌 十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打罗 演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