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2:36
寄埋丛冢北邙同,有客求尸万莽中。
白骨两乡儿得父,黄泉一笑妪迎翁。
泪馀指点居亭老,血尽锹函夜壑红。
千古灯檠归榇事,莫论真膺总输侬。
埋葬在北邙山的丛冢中,有人前来万草丛生的地方寻找尸体。
白骨之下,两地的孩子终于找到了他们的父亲,而在阴间,老妪微笑着迎接着他们的老人。
泪水还未干,指着那老亭子的方向,血已尽的铲子和铁函在黑夜的深渊中显得鲜红。
千古以来,灯下的归榇之事,别再讨论真假,反正都是我输给了你。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诗歌以奔放豪放著称,常常通过个人的感受和社会的现实展现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徐渭寻父归葬的过程中,表达了对父亲的追忆与思念,以及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在当时,社会动荡、家庭破裂,诗人通过个人的痛苦经历反映了普遍的人生哲理。
徐渭的《王乡人寻二十年之父榇归自卫辉合其母圹》不仅是一首追思亲人的哀诗,更是一幅生死离别、思乡情怀的画卷。诗中通过对北邙山的描绘,展现了壮阔的墓地景象,表达了寻父的艰辛与无奈。开头两句“寄埋丛冢北邙同,有客求尸万莽中”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哀伤与渴望的情境,生与死的交界处,亲情的割舍让人心痛。
接下来的“白骨两乡儿得父,黄泉一笑妪迎翁”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白骨象征着逝去的生命,而黄泉的老妪则仿佛在告诉我们,生死有别,老去的亲人终将在另一个世界相聚。这种对生死的思考引发了对亲情的珍视,让人在悲伤中感受到一丝温暖。
整首诗在情感的层次上交织着对亲情的思念与对死亡的恐惧,徐渭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感人至深的作品。最后一句“莫论真膺总输侬”则是对亲情的真切呼唤,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亲人离世的哀痛和对生死无常的深刻反思,探讨了人情冷暖与生死交替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北邙”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一个村庄
d) 一座城
诗中“白骨”象征着:
a) 生命的延续
b) 死去的事物
c) 财富的聚集
d) 自然的和谐
“泪馀指点居亭老”中的“指点”意为:
a) 指示
b) 指责
c) 指挥
d) 指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