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2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28:37
《同韩四、薛三东亭玩月》
作者:高适
远游怅不乐,兹赏吾道存。
款曲故人意,辛勤清夜言。
东亭何寥寥,佳境无朝昏。
阶墀近洲渚,户牖当郊原。
矧乃穷周旋,游时怡讨论。
树阴荡瑶瑟,月气延清尊。
明河带飞雁,野火连荒村。
对此更愁予,悠哉怀故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远行过程中感到忧愁,但在此刻借着赏月与朋友共话,心中却又感到温暖。东亭的景色虽显得寥落却依然美丽,白天与夜晚的美景相互交融。诗人身处的环境既近水边又面向广阔的原野,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惆怅。尽管有朋友的陪伴,然而讨论游玩的闲适时光,还是无法消除对故乡的思念,特别是看到明亮的河流与飞过的雁,心中愈发感到愁苦,悠然回忆起故乡的种种。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月气”“飞雁”等意象常在古诗词中出现,象征着思乡与孤独。月亮在古代文学中是常见的抒情对象,常用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等并称,作品多描绘边塞风光,表现英雄豪情。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此诗创作于高适与友人在东亭赏月的过程中,反映了他在远游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友情的温暖和自然美景的萧瑟之感。
《同韩四、薛三东亭玩月》在形式上是典型的五言绝句,语言简练却意蕴深厚。全诗从游子的远行开始,抒发了在异乡赏月的感慨,诗人以“远游怅不乐”开篇,直抒胸臆,展现了他内心的忧愁与孤独。接着,诗人以“款曲故人意”引入与友人的交流,使得孤独的氛围略显温暖。
“东亭何寥寥,佳境无朝昏”一联中,诗人以景衬情,描绘了寂静的东亭,虽景美却又显得冷清,进一步渗透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接下来的“阶墀近洲渚,户牖当郊原”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周边的自然环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几句描绘了树影与月光的交融,以及飞雁与荒村的景象,意象层层叠加,充满了思乡的愁绪。整首诗在细腻与豪放之间游走,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赏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尽管有朋友的陪伴,仍难掩内心的孤独与愁苦,体现了游子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诗人高适的生平与哪个朝代有关?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树阴荡瑶瑟”中的“瑶瑟”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