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5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8:56
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
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
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
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
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
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最近我住在淇水之畔,周围寂寥,只有空荡荡的树林。
又不是耕作的季节,闲散的生活让我随意放任。
你是唯一了解我的人,驱马来此想要寻访我。
千里之外,我们忽然相握手,十年间共同经历了艰难。
渴望仁义的人,能够在交往中看到彼此的态度,
欢喜地看到朋友的到来。
我的逸兴天生,而微薄的才华却如同在陆地沉沦。
飘然欲归故乡,不再问离愁的情怀。
南上黎阳渡口,苍茫的寒云笼罩着我。
桑树叶在原上渐渐长出,河流在山下显得格外深邃。
路途尽头,更加远离,我和你相对而立,愈发悲吟。
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号寒山,唐代著名诗人,主要以边塞诗和咏史诗著称。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善于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创作于高适与刘少府子英分别之际。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人生际遇的思考,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的友情和人生的无常。
这首诗通过描绘淇水的空寂和自身的闲散,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生活的感慨。前四句交代了居住环境和个人状态,后四句则转向与友人的别离,情感愈加浓烈。诗人用“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来强调彼此的深厚友谊,体现了离别的伤感。最后,描绘了自然景象,反映出在浩瀚自然面前,个人的渺小与孤独,令人对人生的无常感到无奈与惆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典雅中透出淡淡的忧伤,显示了高适深厚的诗歌造诣。
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
描述诗人最近居住在淇水之边,周围显得寂寥,只有空荡荡的树林。
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不是耕作的季节,生活变得闲散,随意放任自己。
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
刘少府是唯一了解我的人,他驱马前来寻访。
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在千里之外,突然握住了手,十年来共同经历了艰难。
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
渴望仁义的人能在交往中看到彼此的态度,欢喜地看到朋友的到来。
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我的逸兴是天生的,但微薄的才华却如同沉没在陆地。
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
我想轻松归故乡,不再去想离别的愁苦。
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南上黎阳渡口,苍茫的寒云笼罩着我。
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
桑树叶在原上渐渐长出,河流在山下显得格外深邃。
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路途尽头,更加远离,我和你相对而立,愈发悲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离别时的感伤。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个人感受,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人最近居住在什么地方?
A) 河边
B) 淇水之畔
C) 山上
答案:B
诗中提到的“伊君”指的是谁?
A) 朋友
B) 自己
C) 家人
答案:A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友情与离别
C) 生活闲散
答案:B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似,均表达了友谊与离别的情感,但高适的诗更显豪放与悲凉,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