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3:47
送崔录事赴宣城
作者: 高适 〔唐代〕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
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
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
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
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这首诗表达了对崔录事即将赴宣城任职的祝福和惜别之情。诗中提到大国并非不重视,甚至小官也能得到重用的道理。作者希望崔录事能够在宣城顺利施展才华,同时也表达了对洛阳美酒的留恋之情。分别时夕阳西下,天空辽阔,连鸟儿都不再飞回。作者感叹航行的路途渺茫,倚靠船桨向江山驶去。最后,表达了对崔录事兼具豪情壮志的羡慕,愿他在芜湖一带开创千里事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高适(703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王之涣、岑参等并称。其诗风豪放,常以边塞、送别为题材,表现了豪情壮志和关心时事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高适送别崔录事赴宣城任职之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任用的重视,以及诗人与崔录事之间深厚的友谊。
这首诗通过清晰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送别的场景和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诗的开头两句,强调了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人才观念。接下来的句子通过饮酒的隐喻,表达了对崔录事即将离去的惆怅与不舍。晚景的描写,既是时间的流逝,也是对分别时刻的渲染,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一句,描绘了在波涛起伏的江面上航行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渺茫与期待。最后一句“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则表现了对崔录事的羡慕与祝福,期待他在新的岗位上能有所作为,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整首诗情感真挚,句句流畅,展现了高适的深厚诗才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它不仅是对友人的告别,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崔录事的祝福和对离别的惋惜,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高适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洛阳”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美酒和繁华的回忆
B. 离别的悲伤
C. 官职的升迁
“晚景为人别”中“晚景”带有怎样的情感色彩?
A. 快乐
B. 宁静
C. 惆怅
诗的最后一句“羡尔兼乘兴”表达了哪种情感?
A. 嫉妒
B. 祝福与期许
C. 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