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1:36
赠别宣州崔群相公
——杜牧
衰散相逢洛水边,却思同在紫薇天。
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洛水边与崔群相公分别的情感。虽然相聚的时光已经过去,心中却依然怀念当初在紫薇花下的美好时光。即便是乘舟渡河,也希望早晚能够再次相聚,继续前行于这条河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樱桃,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律诗与古体诗。他的作品多描绘生活、政治、历史以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明快。杜牧的诗歌常常蕴涵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尤其对离别、友情及历史人物有独特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牧与崔群相公分别之际,传达了他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写离别时的情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赠别宣州崔群相公》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在洛水边与崔群相公分别,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心境。诗的开头“衰散相逢洛水边”,用简短的语句展示了离别的无奈和伤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接着“却思同在紫薇天”,通过回忆过去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怀念。紫薇花的盛开象征着青春的美好,是对曾经美好时光的追忆。
而后两句“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则不仅描绘了离别后的旅途,更隐含着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舟楫和板桥的意象传递出一种流动感,象征着生活的不断前行。诗人在离别中寄托了希望,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短短的四句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体现了杜牧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离别的情绪与自然的美景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和重聚展开,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希望,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薇天”象征什么?
A. 离别的悲伤
B. 美好的回忆
C. 自然的力量
诗中“舟楫”与“板桥”分别代表什么?
A. 旅行和友谊
B. 离别和重聚
C. 生活的流动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悲伤
B. 希望
C.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杜牧的《赠别宣州崔群相公》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王勃的作品更多集中于对友人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而杜牧则更加注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重聚的期待,风格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