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时间: 2025-04-28 19:47:11

诗句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中 一作:衷)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47:11

原文展示: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中来不自由,
角声孤起夕阳楼。
中一作衷碧山终日思无尽,
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
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
千首诗轻万户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感到无从自由。夕阳下,角声悠扬,勾起了他的思绪。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无尽,芳草如茵,何时才能放下心中的怨恨?眼前的景象却模糊不清,心灵的追求又何在?谁能像张公子那样,轻松吟咏千首诗,享受万户人家的荣华富贵?

注释:

  • 百感:形容各种复杂的情感。
  • 角声:指角笛的声音,古代乐器。
  • 夕阳楼:指夕阳下的楼阁,象征孤独和思索。
  • 芳草:指美丽的草地,象征希望和青春。
  • :指眼睫毛,这里表示眼前的事物。
  • 道非身外:指追求的事物并非身外之物,而是内心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律和七绝,作品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常以咏史、咏怀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池州九峰楼时,表达了他对友人张祜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夕阳下的孤独景象,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人面对浩瀚的自然,心中却充满了无奈和思念。角声的悠扬和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如同碧山的草木,无尽无休,充满了怨恨和无奈。通过“睫在眼前长不见”,诗人揭示了自身的迷茫和对自由的渴望。最后一句提到了张公子,表现出诗人的羡慕与钦佩,认为张公子如同诗歌的化身,轻松自在地吟诵着,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百感中来不自由:表达诗人心中复杂的情感,感到被束缚。
  2. 角声孤起夕阳楼:夕阳下角声响起,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3. 中一作衷碧山终日思无尽:心中对故乡的思念无止境。
  4. 芳草何年恨即休:对悲伤的怨恨何时才能放下?
  5. 睫在眼前长不见:眼前的事物却模糊不清,情感的追求变得渺茫。
  6. 道非身外更何求:追求的其实是内心的向往,而非外在的东西。
  7. 谁人得似张公子:感慨张公子的才华和生活的洒脱。
  8. 千首诗轻万户侯:赞美张公子的诗才与地位,强调诗歌的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无尽的芳草,象征生命的绵延。
  • 拟人:用“角声”表达情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百感中来不自由”与“道非身外更何求”,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与对友人的怀念,揭示了内心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夕阳:象征人生的黄昏与孤独。
  • 角声:代表着思乡之情与孤独的心境。
  • 芳草:象征青春、希望与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杜牧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张公子”指的是谁?
    A. 张祜
    B. 张旭
    C. 张九龄
    D. 张扬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牧的《秋夕》与此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展现了对人生和友人的思考,情感细腻,意象丰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集》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青玉案·涌金斜转青云路 塞上四首 其四 塞上四首 其三 塞上四首 其二 塞上四首 其一 三山渡口 寒夜 满江红 上清宫蜡梅 永乐大典二千八百十二梅 缺月挂疏桐 拟东坡作 猛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耳相传 条山 无尽宝藏 革字旁的字 农牧业 一路平安 幾字旁的字 换乘 伤春悲秋 贝字旁的字 包含积的成语 遐畅 甘字旁的字 生死肉骨 瓜连 包含博的成语 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