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8:51
五峰隐者
作者: 薛逢 〔唐代〕
烟霞壁立水溶溶,
路转崖回旦暮中。
鸂鶒畏人沈涧月,
山羊投石挂岩松。
高斋既许陪云宿,
晚稻何妨为客舂。
今日见君嘉遁处,
悔将名利役疏慵。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隐者的生活环境,烟雾缭绕,山壁高耸,水面波光粼粼。小路在悬崖间弯弯曲曲,早晨和黄昏交替。水鸟因人而惧,躲在月光下的深涧中,山羊在石头上跳跃,挂在岩石松树之间。高雅的书斋已经允许与云彩为伴,晚稻丰收又何妨作为客人来舂米?今天见到了你在这隐秘的处所,真后悔将名利的纷扰当作了生活的重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隐者的生活和对名利的看淡反映了道家思想中追求自然与恬淡的理念。
作者介绍: 薛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描写山水和隐士生活著称,风格清新、高远,常表达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士人对名利的追逐。诗中表达了隐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这首《五峰隐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隐者的生活环境,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高远的氛围。诗的前四句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展现出隐者所处的环境:烟霞缭绕的山壁,波光粼粼的水面,鸟兽因人而惊的景象,体现了自然的生机和隐者的孤寂。后四句则转向隐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提到“高斋既许陪云宿”,暗示隐者的生活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而安详。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现了隐者对世俗的超然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对比,诗人反映出一种对名利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尤其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繁华世界的无奈和悔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内心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高斋”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高雅的书房
C. 一种乐器
“鸂鶒畏人沈涧月”中的“沈涧”指的是什么?
A. 浅水
B. 深涧
C. 河流
诗中提到的“悔将名利役疏慵”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珍惜
C.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