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11: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11:19
送庆上人归湖州因寄道儒座主
—— 薛逢
上人今去白蘋洲,
霅水苕溪我旧游。
夜雨暗江渔火出,
夕阳沈浦雁花收。
闲听别鸟啼红树,
醉看归僧棹碧流。
若见儒公凭寄语,
数茎霜鬓已惊秋。
这位上人如今离开白蘋洲,
霅水和苕溪是我曾经游玩的地方。
夜雨中,江面上渔火隐约闪烁,
夕阳下,沉静的水边雁群归来,花也收起。
闲时听到远处鸟儿在红树间啼鸣,
醉意中看着归来的僧人摇桨过碧绿的水流。
如果能见到儒公,请代我捎个信,
几根霜白的鬓发已然让我惊觉秋天的来临。
作者介绍:
薛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送别友人庆上人回湖州的时刻,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与对往日游乐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呈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水乡景象。开篇就以“上人今去”引入,表现出送别的主题,紧接着描绘了回忆中的美好场景,体现了人对过去的留恋。诗中“夜雨暗江渔火出,夕阳沈浦雁花收”两句,通过夜雨、渔火、夕阳和归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人似乎在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寂寞。
后半部分“闲听别鸟啼红树,醉看归僧棹碧流”,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际关系的交融。诗人醉心于自然,却又在思念中感到孤单,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以及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以“若见儒公凭寄语,数茎霜鬓已惊秋”,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年华易逝的感叹,整个诗作情感深厚,意境悠远,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表达思念之情,体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绘
B. 送别与思念
C. 对人生的感悟
“夜雨暗江渔火出”中“渔火”指的是什么?
A. 渔民的灯火
B. 夜空的星星
C. 夕阳的余晖
“数茎霜鬓已惊秋”中的“霜鬓”寓意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秋天的到来
C. 思念的加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