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5:02
过申州作
作者: 戴叔伦
万人曾死战,几户免刀兵。
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
凉风吹古木,野火烧残营。
寥落千馀里,山高水复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战火纷飞的地方,许多人在战斗中死去,只有少数家庭幸免于刀兵之劫。村庄刚刚恢复安宁,儿童们还未长大。凉风吹拂着古老的树木,野火烧毁了营地的残余。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山高水清,显得宁静而清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公元730年-约公元800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著称。他的诗歌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战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反思。诗中表现了对人们生活的关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过申州作》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战乱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和平的渴望。首句通过“万人曾死战”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惨烈,令人感受到人间的苦难与无奈。接着,诗人提到“几户免刀兵”,显示出在战火中仍有几户家庭存活,暗示着生存的希望与坚韧。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又表现出战后的重建过程,提到“井邑初安堵”,这不仅是对安宁的渴望,更是对战后生活的恢复与重建的期待。
诗中自然景象的描绘同样引人注目,如“凉风吹古木”与“野火烧残营”,这两个意象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后者则暗示着战争带来的破坏与创伤。最后两句“寥落千馀里,山高水复清”通过辽阔的自然景观,传达了战后恢复的可能性与希望,山水的清澈象征着一种新的开始。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感受,既有对战争的痛心,也有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关切,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几户免刀兵”,意思是:
诗中“凉风吹古木”意在表达: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