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2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5:31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
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
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桐江的春水绿得如同油彩,两岸青山送来往的客船。
风景渐渐明丽,多了几分秀美,险峻的景色却少了,
眼前的山色分明就靠近杭州。
久别天台的路已让人感到迷惘,眼前依然觉得白云低悬。
诗人用笔描绘求得奇绝险峻的山景,何不看看浙西的山色?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子湘,晚号随园,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秀丽,工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是“清代诗坛三大家”之一。袁枚提倡诗歌应反映现实,追求自然与真实,形成了独特的“随园诗派”。
《桐江作》创作于清代,正值诗人游历江南之际。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了桐江两岸的秀美风光,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桐江作》展现了袁枚对江南自然风光的深切体悟。开头两句“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生动地描绘出春日桐江的迷人景象,水的清澈与岸边青山的衬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提到“明秀渐多奇险少”,反映出他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与欣赏,欣赏其秀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奇险”之景的渴望,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后两句“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山的怀念以及久别后的迷茫。诗人在最后写道:“何不看山到浙西”,不仅是在呼唤自己回归自然,亦是在鼓励读者欣赏更广阔的美。整首诗流畅自然,体现了袁枚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及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展示了独特的江南风情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中描绘的水的颜色是:
A. 蓝色
B. 绿色
C. 红色
诗人提到的“天台”是指:
A. 一座山
B. 一座庙
C. 一条河
诗歌中提到“久别天台路已迷”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怀念
C. 生气
袁枚的《桐江作》和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景观,但袁枚更注重细腻的观察与人文情感,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表现。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诗人的个性与情感。